《有效教学法》读后感。
万事开头难,心得体会作文亦是如此,你肯定为了充实自己作文素材库而来!优秀的作文究竟是怎样抒写的?看完执笔作文网《2022写作推荐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法探索范本合集七篇》想必你有所收获!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法探索【篇一】
摘要:抛锚式教学法善于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就抛锚式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法建构主义通用技术教学
近几年来通用技术的新课程改革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由于这门学科的专业师资培养、学科资源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备还不完善,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大的研究探索空间。本文对抛锚式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抛锚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抛锚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来自于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学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纯粹说教,而是来自于亲自参与体验后获得的感受和内化,这种获得感受并内化的过程就是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的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习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得到发展。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三大教学模式之一,它让学生在一个有感染力且真实的问题背景中感受到学习的需要,自行确定问题作为“锚”,随后根据“锚”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镶嵌式教学、搭建脚手架或者组织协作学习等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排除障碍,让学生能够借由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性学习亲历从感受情境到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因此,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者“基于问题的教学”,它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二、抛锚式教学法与通用技术课程的联系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近几年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是在教学中还有若干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例如,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问题,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许多学校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技术制作课上得最少,技术理论课上得最多,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个较突出的问题是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设计,教育教学理论体现不足,情境创设浮于表面,教学案例不够切合学生的兴趣点,以至于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以上突出问题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恰好能得到较有针对性的解决。
(一)抛锚式教学法注重创设教学情境
抛锚式教学需要建立在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这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这一点恰好与通用技术课程的特征相吻合。“体验”是通用技术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强调学生要亲历设计的全过程,因此使用抛锚式教学法可以促使教师特别注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在有效情境中通过努力解决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完成他们的技术学习,提高自身技术素养。
(二)抛锚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习探究能力
在抛锚式教学中常用镶嵌式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排除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教师示范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它有两种途径可以提供给学生。一是学生观察教师的现场教学演示,例如,在讲授《工艺》中如何锯断金属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手锯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亲自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会很直观地了解手锯的操作要领。二是把教师正确使用手锯锯断金属的操作过程拍成视频,用多媒体投影播放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当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重新观看视频自主探索正确的操作。
(三)抛锚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技术源自人类的需要,是为人类服务的,技术设计本质上就是发现需要且有必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各种方法、手段解决它的过程。抛锚式教学法恰好也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它以提出问题的方式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目标。例如,在讲授《稳固结构的探析》时可以播放一段各类建筑物倒塌的视频创设情境,由于视频感染力强学生会受到震撼,从而自发产生了解倒塌原因的需求,他们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各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和提炼就有可能成为设计的起点。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观点、设想都要由小组记录员记录下来,作为后面设计方案、小组评价的参考依据。
(四)抛锚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协作学习的能力
要解决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技术问题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若想单独完成是很有难度的,因此他们会自发产生协作学习的需要,这时教师只要顺应学生的需求提供课堂时间和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就能展开协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协作的技巧,促进自身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抛锚式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下面以《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为例说明通用技术抛锚式教学过程的实施。本章节的教学策略是:在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电脑桌的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最后结合人机关系的相关要求设计一款健康的电脑桌。教学时间计划需要2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
通用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整合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本章节的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作为创设情境的技术支撑,因此需要的教学场所为可以访问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教室。需要的教学设备、软件有:多媒体电脑投影系统、实物展台、课件、视频。
(二)确定问题
可播放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并且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的真实事件的视频作为学习内容,例如,电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人都热衷于电脑的升级换代但是很少有人关注电脑桌的设计是否合理,其实很多与电脑相关的疾病症状如视觉疲劳、肩颈酸痛、手腿痛、腰背痛等都与电脑桌的设计不合理有关,但是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电脑桌的设计都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看完视频,学生自发产生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即设计一款健康电脑桌,并确定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得到。
(三)自主学习
“锚”确定好后,学生围绕“锚”展开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这样既有了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又可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给予及时援助。例如,在学生上网检索资料一段时间后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目前在学校机房和家里使用电脑桌时我们的身体会有哪些不舒适的感觉?这涉及哪些人机关系?试着分析让我们感觉不舒适的`原因有哪些。这样学生就能够结合自身的体会,学会寻找设计中涉及的人机关系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现象背后的原因。对电脑桌各部分人机关系进行分析是本章节学习主题的重点,是理解运用人机关系进行方案设计的前提。
(四)协作学习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要完成的活动内容包括:电脑桌各部分人机关系的分析、不同种类电脑桌产品的调查、不同种类电脑桌之间的对比分析、制订设计方案、绘制图样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没有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那么要在2个课时内完成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和交流。例如,可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先从电脑桌设计的合理性角度出发,让各小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此外,各小组在解决这些挑战性问题时,会获得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这些学习策略也可以同时被其他小组运用。
(五)效果评价
学生完成学习后要进行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的依据是学习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活动记录,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并对自己的分析、设计过程进行反思。教师评价既要肯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良好表现,又要对设计过程和成果做好点评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例如,在评价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总结提升:在学习过程中,你考虑的主要人机关系有哪些?要实现的目标有哪些?你是通过怎样的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通过和同学交流你认为电脑桌还有哪些地方要改进,为什么?
四、通用技术教学中使用抛锚式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设置要贴近生活
教师设置的情境越是贴近生活,越是切合学生的兴趣点;越是迫切需要解决,就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从教师设定的情境中自行确定问题确定学习目标,这本身就是个生成性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保持灵活性,不能刻板地按照预定的课堂教学计划教学。但是教师也无法成为解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专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同学生一起做一个学习者,做一个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者。
(三)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
在抛锚式教学中学生要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通过不断联想已有的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联想”和“探索”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四)学生要有足够的信息资源
在抛锚式教学中学生有了协作学习的需要后还要获得足够的信息资源才能展开小组讨论,才能探究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才会有更优秀的设计方案产生。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金睿.论通用技术的四种课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
[2]吴琴.基于情境认知的抛锚式教学案例介绍[J]。考试周刊:教育教学研究,20xx(2).
[3]百度百科.抛锚式教学.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法探索【篇二】
[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实践性、活动性与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在培养语文教师的课程中,要兼顾课程特性与技能训练要求。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建构主义突出的交互式教学方法,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实现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要求。文章从课堂教学、任务布置与评价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学法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型本科院校;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法;
一、引言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解决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与从前的教师灌输式被动接受的方式相比,“任务驱动”也体现了互动式教学理念,教学不再只是教师一方的事情,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也是任务教学的重要前提。因其突出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沈阳城市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实践中体现了突出的教学优势与明显的效果。从沈阳城市学院的教学理念来看,任务驱动无疑与学校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合。学校强调“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即强调灌输理论知识不是本科教学教育的终点,而是起点。高等教育不应该仅仅“授之以鱼”,更应该是能够让学生“自主学,动手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将课程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从事对应职业的准备。汉语言文学专业即是出色体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岗位技能训练结合的专业之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围绕高级文员、语文教学、文化传播三个核心领域,其中语文教学领域培养学生语文教学能力,依靠的核心课程即为语文教学法。同时,因语文课程实践性、活动性及综合性特点,单纯地讲授法不足以教会学生如何应对灵活开放的语文课堂,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这里可以有效地围绕语文教学能力培养安排需要学生实践的教学设计活动与任务。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设计教学程序,撰写教学文件,组织课堂教学和进行教学反思,同时具备信息搜集及书面表达能力,口头交流及团队合作能力,分析整合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些技能是学生将来走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岗位的有效支撑。
二、“任务驱动”贯穿课程始终
为最高程度提供学生实践机会,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与评价体系兼顾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具有其独特性。同时,教师为了兼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尽可能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占比以及布置了课程内外一系列学习任务。
(一)分析教学案例,训练授课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修改教学设计还是专项技能训练的实施都是以系列任务的形式出现的。这一系列的任务是由易到难、由个体完成到讨论完成、由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以语文教材论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领会分析单元说明的重要性时,布置了修改说明文《说“屏”》教学设计的任务:从上述教学环节来看,此任务首先分析教学案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他们提出教学修改建议,这在锻炼了同学们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还避免学生犯同样的错误,间接建构了学生们自己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而是分解教学任务,强调任务关键点,启发与引导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贯穿实训任务,突出小组合作
课程的实训任务与小组任务与课堂教学明暗交织。本课程通过“说课”实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撰写教案等技能,培养学生组织教学能力。实验实训课程围绕着说课主题进行,分几步实现对说课的讲解:在实训课时内,教师将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自主按步骤完成实训任务,从教学设计开始准备说课内容,这种链条式的实训任务布置兼顾了任务的关键点和连续性,可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并给予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的机会。同时各实训关键点与教学进度是比肩而行的.,例如教学设计与备课实训安排在了语文教学论讲解之后,阅读与写作训练安排在了对应的章节之后。学生可以在夯实了理论知识,见识过真实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实际演练,这种讲练结合的方式无疑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最大化。本课程也安排了一次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单元教学设计”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单元教案,并在课上安排一次小组汇报。本次小组任务从单一知识点或课时教学任务扩大到了单元教学,难度与复杂度均有增加。因此,将其安排给多人合作的小组任务。学生在实训与教学的成果基础上提取出自己需要的教学技巧,结合课程标准与现行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本任务拆解难度大、步骤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在任务布置在课程后期,学生可以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实现自主与合作学习。
(三)力求多元评价,过程结果并重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强调教学中的任务布置与实施的同时,也兼顾了合理的评价,即如果使用原始而标准化的试卷考试不能实现对学生能力增长以及课程投入的量化与考量。因此,本课程结课设计了“微格教学”任务,考核学生对课堂导入、课堂提问、知识讲解、教学过渡、练习组织、课堂小结等环节的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比照特质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微格教学视频与报告进行评分。在此结果性评价中,教师更多是衡量的学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能力水平以及任务完成状况。与此相对,过程性评价中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能力水平等要素,都会体现在课堂表现统计、测试成绩、小组任务评估以及实验实训评价中。同时,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比重也被提高到60%,高于结果性评价的40%。丰富而多元的过程性评价与操作性很强的结果性评价,可以满足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对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要求,也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此课程中的突出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语文教学法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无论是课上教学环节设计,还是课后作业与任务布置,大多以任务为单元进行,从教学效果来看,此法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比重很大的课程上实施,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四、参考文献
[1]王琴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237.
[2]肖永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师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10-12.
[3]鄢青,谢茶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377-378.
[4]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何凤.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J].卷宗,2011(7):27.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法探索【篇三】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不仅仅是要在语文课本中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在这几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往往是写作。我在刚接手这个班时学生已经上四年级,按理说经过三年级一年的习作训练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与能力,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上作文课学生不是眉头紧锁、下笔艰难就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作文收上来大多数内容不具体、语言干瘪、缺乏新意。针对学生习作的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加强了对学生作文方法的引导。
一、广泛读书,丰富语言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虽说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同类别的课外读物,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我想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把自己的读物拿出来资源共享,那么班上不就有很多不同的课外书了吗?于是,我动员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读物捐出来,在班上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分门别类摆放。这样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借到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在学生读书的过程当中我便引导学生把文中写得优美的、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句子摘抄在本子上,然后每节语文课抽出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积累到的词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既增加了语言的积累,又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为学生独立习作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我们的人生是千姿百态、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这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是我们小学生往往不能把作文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做个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准备、指导观察。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作文要求学生写春天的发现。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便组织学生到田野、校园、小河边寻找出春天里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引导学生抓住它与众不同的特点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通过仔细观察,他们真正地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五彩斑斓。一篇篇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真实而生动。
三、科学评价,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评议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待学生的习作我们应该用辨证的眼光去看,采用1+1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优秀作文时既要肯定和赞扬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评论差生作文时则要尽可能的找出其成功的地方而委婉的指出不足。只有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才能让优秀的学生做到精益求精,后进的学生不断进取。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法探索【篇四】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能与实践相对照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现就个人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一、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写生画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每当我面对儿童写生画指导时,总是不知所措,不懂得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指导学生写生作画,而认为是教师讲理论、示范是唯一的方法。在过去的指导过程中,我都是先摆静物(或选景),然后分析物体的形体结构、造型,再通过示范最后是学生作画,老师个别辅导,而且在辅导过程中,我大多去帮学生改画,学生画完后,展示讲评这一过程、方法去辅导的。另外在选实物上,不懂得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去选取儿童熟悉且感兴趣的实物让学生去画,总认为学生作画应由简单到复杂,所以选的实物过于简单,让学生无内容可画。而在改画中,我没有注意保护儿童的原创性,不懂得如何去引导。教学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作品简单,构图不合理,而且一些画得较好的学生作品也和老师的范画如出一辙,没有个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领图到现代儿童绘画指导方法的真缔,也使我懂得在课堂绘画写生课的指导过程中如何去落实新的课改理念,改变自身的指导方式。现就书中带给我们的指导方法概括如下:
1、是精心选择课题,课题内容是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训练目标和儿童心理特点的;2、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实物的外轮廓和形体结构,色彩关系;3、是让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和画家的处理方法。4、是学生写生、老师不断的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观察实物细节,让儿童有内容可画,并引导学生如何组织线条或处理色彩关系等;在构图方面,让学生先设立主体、画出主体,主体要求要画大、突出,再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画面,完成作业。5、作业展示、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亲自去示范,只是不断的引导,画法上也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地方画起。如果初次上课,必要作示范时,教师也不过是画一局部,让学生懂得从何画起,教学生如何用笔、用线、上色等。这种方法我认为非常适合现代儿童写生画的指导,也很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二、通过学习,让我了解了儿童画创作的指导方法。过去,我去创作画指导上,方法过于单调,不善于引导启发。让儿童不从下手,创作体裁与儿童的生活脱离,没有很好的收集各种形象资料让儿童去感受,特别是连环画创作,学生无法完成。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只创作的指导方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实践、尝试,走出我省农村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三、通过学习,能有机会吸取好的经验,确实获益匪浅。从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的敬业精神,看到了哪种勤奋好学,刻苦研究的学习精神。对艺术、知识的追求与渴望深深的打动了我。如讲在听课时,认真的做好记录,对于名师讲课,要多反思体会,学习与实践能结合的经验,在教学中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和探知精神,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更好的教学精华。
以上所述,乃是我在这次读书学习中的一点肤浅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习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法探索【篇五】
作为一名教师,在一个班上课面对的是六七十人的大班,大家的学习成绩处在不同的程度,性格也千差万别,那么,要想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似乎很难。很多人也许会对这个问题感到不解。对此,一位老师说到了差异教学法。
所谓的差异教学法是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对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应更加注重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嘛,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余力,在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后一般还会有自己的时间,这样,我们教会他们如何自学,就能使他们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自己。对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他们接受新知识一般会比较吃力,基础不好,所以我们该他们的要求是要做到每堂课及时做到老师的要求,同时,增强他们的兴趣,他们喜欢什么关心什么,在讲课中穿插几个类似的小故事,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很快转入正题。
每一个学生都进步才是进步,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对把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因材施教,让大家真的爱上学习。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法探索【篇六】
我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确立以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生活化”的课堂为目标,深化探索了五步教学法:自主预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当堂检测,其中自主预习是重要前提条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是核心内容,当堂检测是效果评价。
一、自主预习
预习效果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提高预习质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
我在多年的小学英语实践中,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基础,确立了“三年级——‘扶’,四年级——‘半扶半放’,五、六年级——‘放’的预习指导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年级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进行预习方法指导,先由教师向学生渗透有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预习方法,对预习不作学习任务的要求,完全是一种自然学习状态下的预习;四年级教师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通过预习提纲为学生预习提供知识与方法指导,注重发挥优秀生的榜样带动作用,激励学生自主进行预习;五、六年级将预习进一步深入,预习提纲的设计也可让一部分学生参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我一是通过预习提纲设计为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进行系统指导,在预习提纲的设计中重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拓展知识,并且在设计中注重了“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二是充分保证预习时间:三年级提前1天、四年级提前2天、五、六年级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预习时采取个人预习、小组合作预习、教师指导预习等多种方法。三是加强对预习的评价,通过小组评价或教师抽查、普查等形式实现对预习效果的管理,将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量化,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一,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及时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时教师一般通过在预习提纲中勾画完成,也可以教学实施后教学反思中二次备课的内容。
通过“扶——半扶半半放——放”的预习模式,正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将学生“一刀切”,使教师、学生不会因预习成为一种负担,而是在预习中充分体会着学习的快乐。
二、交流展示
如何将预习效果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则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交流展示环节,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预习效果显著的平台,给学生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机会。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个体与小组互相质疑交流展示。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全班同学按座位前后分为十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4名同学,每小组有1名组长,小组长每周轮流担任;小组长起着组织协调本组顺利进行活动的任务,不代表本组的学术意见。小组内任何一人成员都可以进行发言等活动,其成绩记入本小组中,个人没有成绩,个人活动前可以与本组进行充分交流。当展示交流小组成员的汇报情况不是很充分时,其余同学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及时进行质疑,请展示小组回答,以便使交流展示的内容更充分。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将学生展示交流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以激励教师给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
三、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是展示教师高超教学技能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的机巧、教学机智、驾驭教材的能力、调控课堂的能力等基本教学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巧妙点拨,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突出“精”与“点”,即教师要针对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对重点知识交流不是很清晰或很到位时,教师设计小而精的问题,灵活地引导,使学生理解时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一环节切忌当学生交流不是很充分、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时,教师再重头讲解。因此,如何运用好交流展示的成果进行精讲点拨,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技艺。
精讲点拨与交流展示两个环节有时相互交融,难以明显分割开,根据教材内容有的可集中展示交流后并进行精讲点拨,有时展示交流与精讲点拨交插进行,精讲点拨要触动师生的兴奋点。精讲点拨时一是要对学生预习中难以完成的共性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地系统讲解;二是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化,特别是使中下等生能够达到学习目标要求。
四、巩固拓展
巩固拓展是自主预习、精讲点拨的深化和提高,一是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学习任务,进一步挖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是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三是系统总结、归纳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总结的方法,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五、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一般通过限时作业的形式完成,教师可以在省配套练习册中选择题目,也可以另外设计题目,其中基础知识占60%,基本能力占30%,拓展知识占10%,每堂课检测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教师要录堂进行评价,批改可以由学习小组内互批、组间互批、集体订正等方法,批阅后教师要统计达标情况,此项工作必须于下课之课完成,不要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通过当堂检测一是可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可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三是呆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
因此,当堂达标率是检验教师所有教学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一个环节。当达标率不高时,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反思,反思是不是教材分析不透彻、预习设计不科学、精讲点拨不到位、当堂检测题有难度等问题。教师可以准确分析自身存在的优点、缺点、问题、不足,及时进行改进。
通过“自主预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法探索【篇七】
现代音乐教学法-读书心得现代音乐教学法-读书心得现代音乐教学法-读书心得现代音乐教学法-读书心得现代音乐教学法-读书心得现代音乐教学法-读书心得
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寻找快乐。24字模式的教学理念在我们每个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应该无时无刻地渗透进去。不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学生,是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只由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欣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知识糅合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譬如,在进行读谱能力训练时,我们可以采用音阶填空法、音程代替法、乐句接龙法等,这样就可以变视唱学习的枯燥为轻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