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作文网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精选12篇

发表时间:2023-01-17

东坡的作文。

从小到大大家接触写作文的次数应该不计其数吧。经常写作文能够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写作时要写出真实感受,切忌矫揉造作。写作文要从那些方面入手?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东坡饼的作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1】

身居黄州,独坐一小楼之上。红墙绿瓦间,手持一酒杯独酌。心思却不在酒上,目光炯炯地盯着天边的明月,沉浸在这熟悉的月光中。又是一年八月十五,曾几何时我亦见过这迷人的月色。苏东坡陷入了沉思。

首先映入脑海的,是数年前的秋季。站在紫禁城神武门前,身着着锦绣的官府。目光越过这庄严的大门,望向空中的月亮。美啊!天空分外的晴朗,满夜的繁星簇拥在这明月旁,中秋节的宫中热闹非凡,然而在这夜空中却又是另一番的宁静。这轮明月正如昔日的包公,审视着这座都市,分辨着人间的善恶。枫叶红了,随着阵阵秋风飘落。

东坡用嘴抿了一下杯中的酒,微微笑了起来。时至今日,他仍然怀念那段时光。再次见到这月光又是什么时候了呢?忽然他身体为之一颤,表情骤然悲伤起来。

他再次记起这样的月光却是在御史台的大狱中。他身上绑着枷锁,徒劳地抬起头来,从屋顶的天窗铁栏间的狭小缝隙中向外望去,迎接他的又是一轮明月。雪花纷飞,月光穿透这夜色中的鹅毛,所透露出的却早已不是昔日的温情,而是怜悯与忧伤,将苏东坡的身影投射在那坑洼不平的地面上。东坡早已见过满朝一众官员所表现出的忧伤,却唯有这月光最为真切。他低下头沉沉地叹了口气,将墙角的尘灰吹起。雪忽地下大了,浓密的乌云遮住了月亮,本就阴冷的大狱中变得愈发昏暗。苏东坡想向上天倾诉向那明月倾诉,向它们诉说自己的冤情与力求报国的赤子之心,可在那琼楼玉宇间又有谁能听得到呢?

东坡默默地叹了口气,将酒杯沉沉搁在桌子上。这段记忆他本是不愿回忆的,乌台诗案所对他造成的创伤是永远无法褪去的。

再见这烂漫月色,又是数月后了吧?连苏东坡自己都没能相信自己挺过了这乌台诗案。然而,贬官黄州也意味着他仕途生涯的彻底结束。天色入夜,远处只有几户人家的零星灯火和河边的点点渔火。走在这荒山野地中,那一轮明月显得分外明亮。他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凝凝地望向那一轮明月,看的发呆,看得发痴。他感觉这轮明月似乎比原来紫禁城头上的还要美。没有了那劳神案牍做陪衬,这月光中无疑多了一丝轻松,多了一丝解脱,也不再显得遥不可及。他那原本因丢官而失去光彩的眼睛似乎变得明亮了些。或许自己不能再造福国家,但惠济小民又何尝不可?路虽窄,但却总能通向更宽阔的世界。正如这月光,无论发生什么,都总会按时投向人间。

东坡从回忆中醒来,脸颊上多了几条泪痕,他却露出了那许久不见的笑容,眼中也多了丝释然。杯中的酒早已被他喝干,他却仍端着那空酒杯,注视着明月逐渐消逝于西山之中。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2】

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题记

在他的世界里,永远有一缕银白色的光,温暖着他的灵魂,将他镀上一层银白。渐渐地,他也变成一缕银白的月光,温暖着大千世界上无数个灵魂。

他,是东坡,是世人心中的白月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提笔便成经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密州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县,遍地麻、枣、桑树,此地的生活与杭州有着天渊之别。

而于他,诗酒趁年华。月的圆与缺,人的悲与喜,都好像写在水上的文字,转瞬即逝。吹灭读书的灯,让一缕银白的月光洒在书上。随遇而安,艰苦的条件仿佛平静的湖水,在他身上没有起丝毫的波澜,正是苏轼最难过,最沮丧的这段时光,写出了最好的词文。

从杭州到密州,他的愤怒与火气全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甚至他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的享受,也比此前更洒脱不羁。

在东坡的世界里,总有一缕银白的光,照耀着他。他的生活,有诗有画,有清风明月,有那份不变的热爱,有那份自在的超然。逆境不可惧,可惧的是失去了那份从容与宁静的心态,经历苦难后,依然可以莞尔一笑的,才是赢家。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物的变迁无法使他动摇,名利的沉浮无法使他不安,他,早已舍弃了尘世的桎梏,获得了心灵上完全的自由。

正是像他这样向阳的生活,永远向着那缕银白生长,向着无尽的黑暗中生长,是与自己的和解,是无数次坎坷之后依然选择向上的勇气。

正是跟随心中的光,把心中的光洒向世界,洒向周围,一缕银白的光犹如东坡一般,永远清澈,永远磊落,那种人生无常的刻骨感触,又是无人能及的。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世态炎凉,心中有光的他,只当一场说散就散的电影来看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3】

你是否了解这样的名人,他没有荣华与富贵的生活,却有着对国家的热爱,对百姓的关怀;他没有顺利的人生,却有对生活的积极乐观与无比热爱;他没有英俊潇洒的外表,却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便是苏东坡,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人物。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忧国忧民,敢于直言的人。王安变法并不利于人民的利益,他上书责问王安石,反对王安石的政策。欧阳修上台后,未真正地为百姓谋福利,他依然反对欧阳修。此种直言直语的性格,正是苏东坡灵魂深处刚正不阿的外在表现。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豁达乐观,灵魂有趣之人。有一句诗是这样讲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讲述的是苏东坡与友外出游玩,醉归遇雨之事。当时随行的人都四处奔散,寻找避雨之处,唯有东坡独自一人伫立雨中,欣赏美景,可见其精神内涵多么豪迈、洒脱。他身处逆境,但不畏惧、不沮丧,尽管多次被贬,但仍不失勇气与志向,这是何等的积极与开朗啊!他还爱开玩笑,与任何人都能打趣逗笑起来,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趣幽默。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一个人,林语堂曾评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位瑜伽参行者、一个造酒实验家。”他虽为做官之人,却不是往常人们印象中官员的那样死板和无趣。苏东坡多才多艺,他善于绘画,善于书法,修练过瑜伽术,还是一位出色的美食家。他被贬黄州时,看到当地百姓不会做猪肉,“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者”,便亲自做了东坡肉,馈赠百姓,可见他在逆境中仍以乐观的态度去拥抱生活、关爱弱者,是何等的大境界!

这便是苏东坡,一个豪迈、豁达的大文豪。他用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超凡脱俗的人生志趣以及微笑面对困难险阻的乐观态度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中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熠熠发光,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苏东坡一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4】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题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放的诗句从千年之前穿越过来,在我耳边久久回荡,不知你眼前是否浮现出大浪涛涛,白烟苍苍,一位高冠长鬓的老者,在岸边低头轻吟,那是苏东坡,是我眼中的苏东坡。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风。”不知苏轼是何等的境地,写出的诗句。那是他的人生态度吧。在乌台诗案之后,先是被贬黄州,接着又是惠州,又是杭州,一路被贬,一路逍遥。无论在那个地方,都乐观面对,无论是再困难的地方,也都一直积极向上。那是人生态度,是面对生活的感悟,也正是他的这种精神,才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故事,也有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感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古代三妻四妾的年代,一个人的故去,时隔十年,亦是记得如此清晰,还如此的怀念,我想苏轼应该是一个长情的人吧。“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许在十年的孤寂之余,苏轼早已看淡人生,将自己的心事诉于山和大海,森林与小鸟。也许苏轼的年少轻狂早就随着那一叶扁舟埋葬于山海之间,从此寄情于山海,浪迹江湖,随心所欲,只是年少的遗憾仍是心中的不平,可那又能怎样呢?只能安于现状,从此不问年少理想,直至死亡吧。

苏轼颠沛流离的一生,怎么少的了朋友呢?“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这是苏轼对朋友怕妻子的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这是苏轼对一个耄耋之年娶一个锦瑟年华的少女的评价,亦是在下一句“鸳鸯被里成双对,一树梨花压海棠。”进行了深深的嘲讽。这也许是苏轼孤寂的一生中,莫大的乐趣吧。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的愤恨,和那种无法解脱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也许苏轼有一天真的忘却的了功名利禄,他应该也是如陶潜般“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肆意自在,也会真正的做到“诗酒趁年华”的潇洒自如。庄子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也是道出了苏轼的超凡脱俗的姿态。苏轼他没有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潇洒狂放,也没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怀天下,更是没有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志向。他有的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的感伤,有的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的感慨,有的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薄和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坦然。

我想如果说李白是一个在红尘中游玩的仙,玩世不恭,走时孑然一身,留下的是他的诗与剑,那么苏轼就是在人间历练的仙,比李白更接地气,他一生在贬与被贬中,在人民中游走,寻常人很难和李白见上一面,可苏轼不一样,他始终有被贬到身边的可能,苏轼是一个好官,名声更多是在受他恩惠的民众中流传,苏轼一走,苏堤长留,苏轼一走,赤壁仍在,这可能是“李白从不属于人间,而苏轼从未离开人间”,他代表的不仅是豁达多情,更是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宝藏,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大境界。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5】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题记

自从故宫见到东坡的《寒食帖》与堪为奇观的“东坡肉形石”,我的心就为这宋朝首席文学家而占据。

且看这一家,父亲苏洵,儿子苏轼与苏辙,谁在当时不是名扬天下?各领风骚,只是儿子风头太大,成就太高,让父与弟都望其尘而莫能及。这种情形,很像早他们七百年的曹操一家,或许是前世与今生?不知道。总归是他们家族基因太好,哪一家都比不上。

宋从唐的手中接过文脉的接力棒,进入另一个鼎盛的时代,却是不兴诗,而兴词了。

苏轼自然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词人,那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水调歌头》,让无数步后尘者望其头叹,同时它推倒了一切前代的的名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最著名的写“月”诗词,进而为历代传颂。当然,苏轼也是一位自成高格的书法大家,《寒食帖》笔法苍劲,似无意之作却又是有意布置,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无愧于“天下第三行书”的名号。

很显然,文脉的接力棒传到苏轼是极其正确的,他引领文脉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或许之前的“李杜”可与之比肩,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可是,在文学方面登峰造极的人,在仕途上都不怎么顺利,甚至有“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的出现,历史在我们这位东坡居士身上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他一贬再贬,看似毫无希望,可他仍在心中抱有一份信念。但终于在“乌台诗案”后两相放逐了:政治放逐了他,他也放逐了政治。这个转变,使他一下子高于后来的王安石、司马光、陆游、辛弃疾。说他“突围”,不仅是他突破政坛小人的围攻,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他自己沉溺已久的官场价值体系。因此,他的突围,也是文化本体的突围。

东坡的贡献,是为中国文脉留下了一个快乐而可爱的人格形象。

宋代出了一个那么有体温、有表情的苏东坡。不管是久远的历史,辽阔的天宇、个人的苦恼,到他的笔下都有一种美好的诚实。他不仅可爱,而且可亲,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这在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因此,苏东坡是真罕的奇迹。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6】

落日余晖,那是残阳留下的最后一缕的光,不为了动人,不为了闪耀,而只是为自己,为世事留下痕迹。

柱着竹杖,披着蓑衣,他的身影在宇宙中很渺小,也很孤单,总在漂泊、游荡。就在夕阳离开大地时,他的身影与夕阳重合,离开那令人烦倦的京城,奔向下一片山海。

夕阳的余晖守护着黑暗前的光明。他所需要的不是名功之利,不是枭雄之称,非为泰斗之名,而是民太平,众开怀。他所在意的是民众福祉,一方平安,海潮涨落,湖水清浊。至今西湖还在细雨中,黄楼依在浪涛上,似有醉意的他,心怀天下苍生,仍是一种不朽的醒悟与救赎,他的颜色如落园之光。

晨光过于单薄,午光过于强烈,余晖正是美好与深沉。竹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站,就如雪中之梅;行,就满怀希望,踏雪而行。乐观豁达也成了他品格中那难以褪去的标志。不问脚下,只问前方,流浪着,成长着。走过乌台,也游过赤壁,贬过海南,也入过皇宫。这是何等洒脱,何等自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那小舟如夕阳般化为为黑点,消失于海平面,与那暮色合为一体,他将那精神寄于江海,他的颜色包含着乐观的美好,隐藏的深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份余晖色中的无力与凄凉如水般满溢出来,用舍何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江海闲处看的任途无力,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爱情悲苦,那主世若局促的生活无奈,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人世迷茫,都在呐喊,都在心伤,那黑夜的孤单、无力,那种连回声都无的死寂,让人恐惧。他的颜色是悲惨的余晖。

夕阳余晖即将隐没,又正是一日最闪烁之时,它却没有任何的遗憾。苏轼的脚步快了,又慢了,往远处,向尽头跨去,他没有停留更没有停顿,大步的行着,任凭着风吹着雨打着。也不知他的心将寄于你处。

余晖源了日,而东坡源于黄州。在那地,他做为风尘路人放下了太多,又拾起了不少。初至那他很疲倦,也很狼狈,再后来他开始反抗与超越,《赤壁怀古》等诗词都书出他的才学与文思,也更是他对现实的挣扎与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中国文脉,浩而博大,在其中一缕余晖长久不散,他大笔一挥,书下了半个宋朝,七斗文采,三斗精神,守护百民,陷入黑暗,内心光明,心性洒脱,也许他本就是一缕余晖吧!

灭寂后再生的东坡,在无人时光辉宇宙。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7】

一次难以忘怀的听课

今天,我们在西校讲课了。那感觉真的好好呀!回到故校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可惜我们又不可以一直待在那里、唉,我好喜欢西校啊!

我们先到东校,再从东校往西校走。一路上累死了,不过好高兴。他们是第二节来听我们的课的,所以,我们还有一节课的时间准备。我们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只有,音乐没弄好啦。这音乐上出了一点儿小故障。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好紧张。

老师先说了一段开场白,可是,老师不知道咋回事的,中间断了。应该是没准备好的原因吧、还是她也紧张。终于,已老师多年的经验,这一关过去了。终于,到我们展示了。先展示的是‘太虚组’就是有关秦观的。他们背诵了秦观的著名词‘鹊桥仙’。接着又讲了这首词更多的故事。他们组还请来了‘秦观’[注:是郝三强扮演的]。他们组的展示很新奇,就是,有些地方太啰嗦了。然后,是‘务观组’他们的词人是陆游。他们组的资料很全,还画了画,还用到了课文中的片段。我还和他们组的张馨怡一起朗诵了陆游的妻子‘唐婉’的[钗头凤]。他们组展示的很好。紧接着是‘东坡组’[也就是我们组],我们组先介绍了苏东坡的简介,又演唱了他的‘水调歌头’,接着又讲了‘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又介绍了苏东坡的词,最后讲了一个关于苏东坡的小笑话。[我认为我们组展示的好不错。]接着展示的是‘幼安组’他们的是认识辛弃疾,他们组请来了辛弃疾的好友‘林蛋大’呵呵,其实是‘楚中天’。他们组首先以讲笑话的形式,讲了一首关于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他们组的展示也很好。紧接着与辛弃疾一起号称‘济南二安’的‘易安组’有来展示了,他们组请来了,有‘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老奶奶’。他们组的展示十分有趣。下半节课,我们又个人展示了自己积累的宋词。他们男生一起朗诵了爱国词人岳飞的[满江红],当然我们女生也不示弱,一起朗诵了李清照的‘一剪梅’。最后,我们写下了对宋词的赞美、理解、收获。[走进宋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声,我们洋溢在宋词的快乐中:

走进宋词

走进宋词

他让我认识了苏东坡

原来苏东坡就是苏轼

他的‘水调歌头’演唱起来更美呢!

走进宋词

他让我认识了辛弃疾

原来辛弃疾与苏东坡是豪放派的开拓者

他的‘清平乐村居’深深地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走进宋词

他让我认识了陆游

原来陆游是南宋的爱国词人

他的‘钗头凤’表达了一出爱情悲剧

走进宋词

他让我认识了李清照

原来她是一位女词人

她的‘一剪梅’演唱起来也很美

走进宋词

他让我认识了秦观

原来秦观是婉约派的词人

他的‘鹊桥仙’诉说了坚贞如一的高洁爱情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8】

天性生快乐,智慧生快乐,磨难生快乐,这,便是苏东坡。

古往今来,在一众文人墨客中,我独爱苏东坡,他是个天生的快乐者,生性洒脱,要让他不快乐,除非阻断他的呼吸。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东坡先生,也许快乐二字,并不足以勾勒出他的全貌。

苏东坡身上的独特魄力,依我愚见,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要不你看,集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稳、白居易的勤恳、范仲淹的正直以及李商隐的朦胧、柳永的多情、纳兰容容的唯美于一身的他,多少有志趣的青年人以他为偶像,以他为人生导师。就连死对头王安石,也常常面对东坡的言论与文章自叹不如。

“恨人乃不如人也”是苏东坡的一大箴言,容我在此妄加评判一番这句话,恐怕受到了不少人的曲解,本是,苏东坡在一场宫宴中面对咄咄逼人的政党,所发出的一句慨叹之词罢了,他从不恨人,即使遭受到多大的委屈,他也从不怨人,他向来对事不对人,所以从不恨人,他认为恨人对自己又有多大作用呢?不过是平白在眉间多添一道纹罢了。他从不在乎自己“如人”与否,我就是我为何要与他人相比,换句话说,他从不把恨人当做一件事来看待,这,也便是他的魅力所在。

苏东坡也是个不为人知的“情种”,王弗、王朝云、王润之都是与他不可分离的三个名字,在此,只谈王弗。千古悼亡词之首《江城子》便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结发妻子王弗,年轻貌美、聪明智慧、知书达理,他们的婚姻虽是由父母一手包办,但两人依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幸的是,王弗于二十六岁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王弗过世十年后,苏轼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挥毫写下了这首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面对妻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只有“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苏轼的重情重义可见一斑。曾与母亲交流过我深爱苏东坡一事,她先是惊讶我为何会喜欢已经离去的一位古人。而后我将此词拿给她看,她竟也默然许久,感慨万千。

最近常常会想到,如果苏东坡进了《红楼梦》的贾府,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也许是《红楼梦》读多了吧,类似于此种奇怪的问题想法常常会有。不知苏轼是否会用他那独特的魄力,拯救贾府。

几程山水,笑看东坡,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他,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闪亮在每个人的影子中。

笑看历史风云起落,无与伦比唯有东坡。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9】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屋内阴暗。硬底鞋敲在石板上。回音阵阵,停在长满铁锈的牢门前。大人,午饭。墙角的黑影慢慢起身。

这是鱼?!苏轼的眼睛猛得睁大。没有胃口吃饭。躺下,目之所及,皆是漆黑。从高中进士到乌台的大牢,苏轼的天空仿佛从万里无云突然暗至了黑夜。他是不是已经忘了天空的颜色?或是,此刻的天空,已经像这般死一般的黑了?

当天上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最深最深的夜之后,黎明将至。

在黄州,脱身于乌台诗案的苏轼,远离被小人席卷的朝廷,沉默了许多。访陈慥,建雪堂,号东坡。看起来,天要晴了。但远处云后,仍是一片灰暗。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可栖,只好停在寂寞清冷的沙洲。

是舒适的生活吹散了云吗?天空开始泛白。与农民喝酒、烤牛牛、宵禁后翻墙进城。东坡想融入农民,忘记官场的黑暗,在农村生活中潇洒自如。

晨光破晓。密州闹蝗虫,东坡亲领民众扛蝗,再三上书中央发粮。杭州建苏堤、排污泥、修新河,从此西湖有苏堤春晓、三潭映月。人们对苏轼赞不绝口。天空,渐渐晴朗。

乌云来了。东坡五十八岁时,他亲爱的太皇太后逝世了。苏轼的守护神没有了,他马上被贬到了惠州。一大片一大片的云集起,想浇灭东坡心中的希望。但那位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仍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乌云的势头很大,还带来了雷和闪电。

海南儋州,自古以来官员被贬最荒最远之地。而倾盆大雨之后,东坡轻飘飘拨开雨帘,那后面是晴朗的蓝色的天。他在儋州教书育人,培养出儋州第一个状元。百姓也回报于他,常邀他喝酒、散步。雨下得紧。撑一片树叶,竹杖芒鞋也轻过马。耳顺之年,目之所及,皆是淡然。

东坡的听众们在他最危急的时候帮助他。乌台,狱卒尽心尽力照顾他;太后病重,只放苏轼一人足矣;各地的民众公然为他做道场,祈祷他平安。他所到的每个地方,都有百姓为他立的纪念碑。每个他的听众,帮他撑起了一片天。百姓心中,苏轼是天;苏轼心中,百姓能让天空变色。

他经历过黎明的长夜消逝与晨光破晓,也想到过深夜的星光坠落与笙歌灯火。前半程的苏轼,桀骜不驯,天空时阴时暗;后半程的东坡,知足常乐,他那淡蓝色的天空,壮阔又平静,始终凌驾于乌云之上,始终安好。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10】

火焰,热情张扬,只需一点火星,便可燎原,也尽自己的全部力量照亮他人,照亮身边的事物。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如火焰般的人。

他自己也表示: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也是这样一种认知,让他敢于进谏,直言不讳。在王安石新政时期,苏东坡曾多次递交奏折警告皇帝,认为新政过为激进。而守旧派得势后,他又认为新政有可取之处,不应全部废除。苏东坡因直言快语,得罪许多小人,在朝廷被处处排挤,可他始终保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一束火苗,是以百姓利益为优,以公正正义为先,并无权谋之心。

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苏东坡: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由此也可以看出,苏东坡的至大至刚之气,生气勃勃,元气充沛,一身浩然正气。

苏东坡的红,是如火焰般,带来光明,驱除黑暗。

苏东坡被贬徐州,到任三个月后便遇到了洪水,水深两丈九尺,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并劝阻那些企图逃难的富足之家。最终抗洪成功,全城得救,苏东坡还在此处修筑了黄楼。

杭州,淤泥满西湖。苏东坡便开通新河,修造水管,建水库,种以植被点缀。一个被成为人间天堂的西湖,一个经济逐渐繁荣的杭州就此诞生。

苏东坡就是一束散播火种的火苗,所到之处,经济繁荣,百姓幸福,风调雨顺。

被贬儋州三年是苏东坡人生的最低谷。然而他在最落寞、最艰难时,用以十分乐观的精神与当地百姓共处。他照例把儋州也当成自己的家乡。挖水井,建学堂,使儋州复燃生机。

百姓爱戴他,文人欣赏他,他这种建功立业却极不顺遂的一生,却也表现出他的直率和才能。

红色,张扬,直率。火焰,是奉献更是传递。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11】

你可知平静海面下,是波涛汹涌。

蓝色是静谧的象征。乐嘉说过,蓝色性格的人外表看起来平静十分,而内心是波涛汹涌。

大海深不可测,苏轼也是这样。刚出生的他留下了民间的一个传说:苏轼出生时,山上的草木全枯萎了,而当65年后,他去世时,草木便又茂盛起来。他似乎是吸收了天地精华,孕育了一个澎湃的内心。

这样的波涛汹涌,满腹牢骚如苦水倾泻到极致。乌台诗案,这一事件,是历史上永不可抹去的黑暗。朝中奸臣追究于苏轼无意的几首诗,文字狱把苏轼推到暗礁顶。最后,被贬黄州。

46岁时,已是他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江城子》一词道出了他老当益壮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这畅饮之开阔,这气势之豪迈,宛若大海深处的翻滚,似乎不为人所知。

他的人生,是苦的,是涩的,那是海的独特气息。他的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细碎琐事如虾米,扰乱了他的心。尤其在他63岁时,被贬儋州,那样年迈的老人啊!他们怎么下得了手?而原因只是认为那苏轼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觉得他过得舒服,便下贬谪的命令。这贬谪的海的涩,又一次推着苏轼走向绝顶。而苏轼写下的《自提金山画像》中却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真的是平生功业吗?也许是一种自嘲,而更多的是骨子里的平静与乐天派。这就是平静的海面。

而这就是苏轼在不断成长,要成为内外兼修的过程。这么多年的起起伏伏,他一个大文豪,也要学会静心,学会静心,学着将自己激进的看法,藏匿于浩瀚的深海。

终于的,海的蓝揉进了静,再无激进之感,留下的只是那平静背后的豁达。

无意间的,澎湃化作从容。

挽雕弓,步村庄,竹杖芒鞋,寂寞沙洲冷。

听,青海面上吹过风,透过眼睛去找寻,是东坡的深邃。

关于东坡饼的作文【篇12】

朔风如凛,布衾如铁,梧桐的枝桠稀稀落落,一弯残月斜斜吊挂在梢头之上。夜深萧瑟,漏壶时断时续的滴答声,早已消失弥尽。

你负手而立,望着那月,官场上的乱斗摔碎了你目中的清明,打破了你本波平无澜的一生。

定慧院是你一生贬谪的起点,也是你诗词创作的高峰,思接千载,捷口半开你悠悠吟出“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身为谪官的你,“平生亲友,无一字剑见寄,有书与之,亦不答。”人情冷暖,古今同理。你再贬谪与友叛的双重打击下,灰心杜口,以幽人自叹,以孤鸿自比,内心寂寥落寞日益浓深。但你却依然坚守着自己那一方坚贞,不认可王安石激进而任用非人的革新主张,也不赞同保守派全面否定革新派的做法,不随风趋时。“捡尽寒枝不肯栖。”我的东坡先生,这是你独特的人格魅力。

幸好友人徐君猷伸以援手,一家老小得以迁至临皋亭,但这小小的驿馆本就是岁月年多,残破不堪,在家上你是待罪流放之身,这生活的困顿可以想见。因而纵使润之千般贤良淑德,也只能“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对于窘迫的现状无可奈何。于你而言,这无异于是人世间最大的折磨了吧,毕竟你是历史上名震四方的吃货先生啊!

没有人是天生的乐观派,在历经种种拨乱后,你的词作不免沾上了悲苦之音,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相比,与黄州所作的《西江月》更是添了几分凄凉。“世人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道出了你心中的无限凄楚悲怆,我的东坡先生,你也因世俗而纷扰烦扰。

但消极悲观有何用处?你的本性决定了你超然的态度。将功名利禄世事浮沉化作竹杖芒鞋,再捎带着料峭寒意的春风,步与沙湖道上。而不幸总是如影随形,不期然的大雨骤然落下,雨具又早被他人带走,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叫苦不迭,你却悠然自得,毫无落魄之感,顶着风雨从容前行。雨过天晴,彩豪恣意,洋洋洒洒写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畏自然界中的风雨,更不畏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以摧枯拉朽的魄力,在临皋亭上抒发得酣畅淋漓。

无独有偶,在赤壁矶下,你痛惜人生之短暂而世事之沧桑难料,惊涛拍岸生已不复卷起千堆雪,在历史的洪流中趋于沉寂,但你高吟“大江东去”的雄浑之气,仍在江面上经久不散。

流光如水,在赤壁机的转角,你衣袂飘杨,浩浩汤汤的江水依旧奔腾不息。人生短暂而艺术千秋,你在黄州的词作如秋日熟透的鲜果,供后人品尝,满口生津。

我的东坡先生,你在黄州由悲到喜终至旷达。是你造就黄州,亦是黄州成就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