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作文网

关于故居的作文

发表时间:2023-04-21

关于故居的作文模板。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关于故居的作文模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1)

有各种各样的人,清末状元——张謇,是我们常乐人的。

今天放学,到我去张謇纪念馆去看。门前是两个石狮,似乎是古代的官府。

一走进大门里,便看到一尊掩映在花草树木里的张謇雕塑,他仰天遥望,似乎在欣赏景色。张謇纪念馆里到处是花草,充满了生机。鸟儿在欢唱,似乎在欢迎我。

--舅舅给我说:“这里有六大景观,荷花池、古银杏树、还有九曲桥、和小假山、和张謇的出生碑、还有他的历史陈列馆。”说完了,领着我来到了一课银杏树前。

这是银杏树,我走了进去。我见过婀娜多姿的柳树,挺拔坚强的松树,就是没有见过像张謇故居那样的古银杏树!古银杏树真高啊!能比得上一幢三楼的房子了!古银杏树真老啊!足足立了四百余年了!古银杏树真粗啊!五个小都抱不住!它像慈祥的妈妈,展开双臂我们。

这是张謇的历史陈列馆,里面有这张謇曾写过字迹和介绍,里面还有张謇的介绍,张謇建的小学的石牌子还有为张謇刻的诗,字字有力,句句深沉,使我云里云雾的搞不懂。张謇的字更令人拍案叫绝,很潦草,但是撩草中带着有力,带着一种书法的高贵,令人无比称赞。还有张謇考上状元的急书,我不禁啧啧赞叹。张謇的座右铭是:九百九十九。

我们到九曲桥了!九曲桥名副其实,弯弯曲曲,像一条卧龙在张牙舞爪。我们一点点穿了过去,四周是湖面,花红草绿,景色及是优美,无人能从这种画一样的诗意景色中脱逃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我们还看了荷花池,但这里不是,所以是枯的…

看了这些,我对张謇的了解更深了,张謇使我们常乐的,张謇纪念馆更是常乐为张謇而建的杰作!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2)

雨,是人世间常有的,可这里的雨却让人产生无尽的思绪

雨中的郁达夫故居,白墙黑瓦之间,条条雨丝被风拉扯成各种形状,飘落在古老的走廊扶手上,飘落在物是人非的历史中。当年那个不屈于黑暗势力,顽强斗争的文学巨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辉煌与肃沉。

偶尔中雨,桔树摇曳,落叶纷飞,诉说着什么,又倾听着什么。黄澄澄的桔子无人采摘,只能沉入土中任其腐烂,消失,多么的可悲,我似乎看到了达夫先生孤独的身影,负载着不堪忍受的感伤。

记得前几天来此处,正遇大雨降临,豆大的雨珠急速落地,反弹起来的是些许雨星。雨珠残忍地打向墙壁,发出嗒嗒的响声。小草被大风摧残,残枝断叶零落于地。再坚固的墙壁也无法抵挡大雨常年累月的重击,变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我想,达夫先生也与这墙壁一样,长期经历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这样一位文学巨匠,在抗战胜利之后却依然死于日寇之手,沉入历史,化为沉寂,每次想到这里,我的心就好痛好痛。

现在,细雨已停,雨过天晴,枯枝的叶子上还挂着水珠,可能水珠太重,它从叶根滑向叶梢,储力,下坠,雨珠在空气中划过一道幻影,又重重地打在草上,最终沉入土中,消失,然后是一片肃静。

达夫先生不也如这雨珠,隐忍,储力,爆发,辉煌,最终化为历史。他从未想过自己要名垂青史,他的文字都是感于肺腑,他的行为皆是发自内心,这是他的性格,更是他的品格。他的一生沉沦,一世浮华,也因此成了传奇,让后人膜拜敬仰

在雨中,在郁达夫故居前,我这样想着,这样看着,这样写着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3)

一张张旧的照片拼凑出零碎的记忆。那古韵犹存的梅亭,那繁华异常的月城广场,那风景优美的泰山公园,那流年似水,物是人非,照片中那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早已经长大,那,充满着快乐回忆的地方还在吗?

倏然,内心有一股冲动,想亲身去寻一寻那些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的地方。存在与否,一瞧便知。不知不觉,走到人头攒动的步行街。微微停留,坡子街赫然的裸露在空气之中,还有洋式快餐店KFC。一座具有现代风格的拱桥稳稳的立着,就好像一个双腿叉开的巨人守卫着繁华地带。柔和的阳光轻轻抚摸着,这坡子街,宁静,温柔,仿佛是大家闺秀,显得安详。一旦夜幕降临,皓月当空,这时的她,褪去了白天的温和,似一位热烈奔放的舞者,在黑夜下妖娆而炫美。此时此刻,霓红飞扬,动感的音乐此起彼伏,一群接着一群的人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商店。怎知,以前的这片土地仅仅是供人娱乐,休息玩耍的月城广场,没有今日的繁华,但同样给泰州人民带来了乐趣。依稀记得从前这儿也有一个炸鸡店,虽没有今日肯德鸡店面大,但同样给那时的我带来了快乐。坡子街的对面是高楼,多了一个澳克士,以前是没有的,只是一个文化馆;还有泰山商场,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衣服的种类多了,商场的内部装潢了,白白的瓷砖,淡色的墙,这样简约的风格,的确让人舒适了不少。

偶然兴起,想去梅兰芳的故居看看。虽然每天都经过那儿,但只是匆匆路过,无法欣赏园中的花草树木,无法真正了解一代国粹大师梅兰芳的事迹。走到迎春桥,不远处,一大片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那就是京剧大师梅先生的故居,可惜自己还是无法进入园内,无奈之下,只在周围逛了一下。站在桥上,隐隐约约也能赏到那苍翠的大树,如果到了春天,四周洁白的,粉红的花竞相开放,似有若无般淡淡的芬香扑鼻而来;浓浓盛夏,聒噪的蝉鸣,怒放的广玉兰,好一幅精心描绘的风景油画!前不久听闻纪念馆增加了先进的设施,不再是假山绿水,多了一些梅兰芳先生之前使用的物品,例如戏服,扇子,古画还有电脑介绍,图文并茂,向外来游客更好地展示了梅兰芳先生的历史事迹,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信步走在桥上,远眺对岸景色,茂密的树丛,小巧的楼阁,荡漾的水面,在薄纱般淡黄色的光的爱抚下,似一位垂暮的老人,透出一股沧桑,桥的对岸满是兴起的高楼。我不由地感叹:小小的不起眼的城市,十几年来居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上,生活上还是文化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小小的泰州都有这么大的变化,何况是中国呢!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4)

上个星期日,我们牛劲斋全体师生到澄海陈慈黉故居参观。

陈慈黉故居是我国罕见的侨居建筑群风景区,建于1910年,面积25400平方米,共有房506间。

陈慈黉故居的建筑格局是驷马拖车­——正厅两旁有四条花巷。花巷窄窄的,像四条龙。我们站在院子里感到很热,可是走进花巷,却很阴凉。花巷里有一口井,叫“雅井”。因时间长了,花巷的墙上长了一些青苔,软软的,像海绵一样。

我们参观了花巷以后,来到了大厅,四周有精美的浮雕,浮雕上镶嵌着玻璃,有蓝色、绿色、黄色,光彩夺目,这些玻璃是西方进口的。地上的瓷砖是几种颜色相间,如:棕色、橙色、绿色组合成的,周围是蓝色的方框,显得古朴大方。

我们走上天桥,上面的栏杆雕刻着一些花花草草,鸟禽等图案。走过天桥,来到一个房间,我抬头往上看,天花板上的房梁画着许多八卦图,好漂亮!

陈慈黉故居中还有一个幽静的后花园,后花园里点缀着许多木棉花,火红火红。木棉花落在草地上,像绿毯上的美丽图案!还有许多罗汉竹,竹子一节一节的,叶子尖尖的,一阵微风吹来,竹叶就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唱歌!

要回去了,我流连忘返。因为陈慈黉故居好美啊!

我爱古香古色的陈慈黉故居!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5)

鲁迅先生于1912年5月随当时的教育部由南京迁到北京来。住房几经迁移,最后于1924年5月迁入阜城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1号,在此住了近三年。后由于反动政府的不断迫害,于1926年8月离京南下。但替迅先生的母亲仍住在这里。

鲁迅故居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小四合院。有前后两个小院,南房三间,北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房屋都很矮小,进深也很狭窄,全宅总面积不过500平方米。然而,想不到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

故居门口是一个黑漆小门。门内西侧有一折扇屏门。入内即是前院。院内北房前有两株高大的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植的,使这小院显得既幽静又有生气。南房是书房和会客室。里面摆着几架书柜、一张方桌、几把藤椅等简单家具。当年许多青年学生在这里受到鲁迅先生的热情接待。南房的西间有一张招待客人留宿的床铺,当年有的青年被反动政府通得无家可归,鲁迅先生便留他们住在这里。

引人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北房的东间是鲁迅母亲的住室。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屋,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膝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合、马蹄表、喝茶的盖碗等,还有一盏煤油灯。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宇,上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替迅先生正是如此珍惜时间,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上,在这盏煤油灯下,忘我地工作,辛勤地写作。鲁迅先生在这间斗室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篮集续编》,以及《野草》、《彷徨》、《坟》等不朽作品。

老虎尾巴后面是奋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小院。院中央有一眼井,周围种了许多小草和树木。

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人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6)

大年初二,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拜年。初五,我与爸爸又开车来到了爸爸的故居,那是爸爸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房子如今变成我二爷爷家的仓库了。

屋子是个两层的标准的石头建筑结构,由黄土、白石灰和鹅卵石等材料堆积而成,鹅卵石在爸爸的老家有的是。听说是当年由我爷爷一个人从江边挑来,用汗水和努力换成的。每个房间都有门槛,这是古老的艺术。

房子的外墙上是用黄土、石灰相拌粉刷的,大部分已掉了,露出一层层的叠得整齐规整的鹅卵石。听爸爸说石头间是用白石灰代替水泥的,那时候水泥、砖块很少又昂贵,而白石灰也有很强的粘性,用鹅卵石造房子已经是很好了,并不多见。爸爸说,他是十三岁离开这儿,去住村外新房子的,算起来也有二十八年了,房屋现在看起来还是那样的牢固。这几间小小的房间、客厅虽然旧得不成样子,但却包含着爸爸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房屋门口的村子里,便是爸爸小时玩耍的地方。爸爸小时候可调皮了,但也很聪明,所以村里的人对爸爸是又爱又恨。有一回天刚暗下来,爸爸的六爷爷在自家门口放了洗脚桶准备洗脚,旁边放了双干布鞋,看见爸爸仍在外面玩耍,便对爸爸说:“小调皮,你还不回家,天都黑了。”爸爸一听,竟然说他小调皮,于是趁六爷爷转回屋里拿擦脚毛巾时,把干布鞋扔进水桶里,撒腿就跑回了家。爸爸的六爷爷后来得知是爸爸干的“好事”,就告诉了我爷爷,结果不用说也知道,爸爸被惨惨地打了一顿。

从出生到现在,我是第一次见到爸爸的故居。以往,都是爸爸说他童年的趣事,比如上树捉麻雀、摘桃子、到江里抓鱼……想象着,却从没见过,但我却能感受到。

这儿卫生不如城里好,但空气还是很新鲜。这里是爸爸的故居,有爸爸的回忆。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7)

www.Zb258.coM

在山东省的淄(zi)博市淄川区,有一个小小的村庄蒲家庄,我国17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故居聊斋,就坐落在这里。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就是以聊斋命名的。

故居大门上,悬挂着郭沫若同志题写的蒲松龄故居金字门匾。走进大门,是故居的南院,是个修筑得很精巧的小花园,几尊怪石立在花草从中,给小园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穿过两道圆拱门,来到故居的主体部分分为南北两个院落。绕过北院太湖石,行不几步,就是聊斋了。聊斋有正屋三间,蒲松龄就出生在这个房子里。蒲松龄家境贫寒,他描写自己的住处是:惟农场住屋三间,旷(空的意思)无四壁,小树从从(从丛:丛生),蓬篙(hao)满之。他成年分家时,只好向堂兄借来一块白门板,把房间分隔为内外两间。现在,这三间屋被辟建为一大间。正面墙上,高悬聊斋两字匾额,下面挂着蒲松龄去世前两年他74岁时的画像。画像上的蒲松龄端坐在太师椅上,左手捻须,面目慈祥。画像两旁,是郭沫若同志题写的对联,上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下联是刺贫刺虐入骨三分。这副对联是对《聊斋志异》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房内还陈列有蒲松龄生前用过的桌、椅、床、几、砚台等物件。西门墙上悬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绰然堂三个字,这是蒲松龄在附近的西铺村一家地主家里做私塾先生时用过的招牌。由于家境窘迫,他三十余岁去西铺村做私塾先生,直到七十余岁才辞职回家,这块绰然堂的匾曾伴随了他的大半生。

故居西院是蒲松龄著作展览室,这里陈列着《聊斋志异》的中文和外文的各种版本,以及蒲松龄的文集、诗词集、杂著、剧本、理曲(理曲:用民间曲调写成的故事和戏剧)等等,真是著作如林。

西院的房子都是解放后修建的,真正的蒲松龄故展,是北院的三间正房。这三间房在解放前也已断壁残墙,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修复。以后,又经逐年扩建,整修了南院和西院,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8)

暑假的一个下午,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天空上的云像被奶油涂过一样,太阳像被火烧着了,烧得红彤彤的,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主席故居欣赏荷花。

车刚停稳我就被那一大群美丽非凡的荷花吸引住了。荷花花色艳丽,枝干亭亭玉立,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立于水中的水中仙子。荷花粉红又白嫩的花瓣里有几根金色的小丝,丝中有莲子,一根粗大的茎支撑着荷花,茎上还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叶,翠绿翠绿的。一滴雨水打了下来流到荷叶上,像一颗晶莹透亮的水晶,真美呀!

荷花上还食用的东西呢。如:莲子,莲子十分香脆,还有药用的效果呢!茎下面有藕,藕和土豆、红薯一模一样,都是变态根,都是非常营养的东西,藕上有几个小洞,吃起来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织丝,可美味啦。

美丽非凡的荷花圣洁如仙子,难怪古人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句来赞美荷花的高洁品质。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9)

湖南省韶山市是毛泽东的故乡,毛泽东在山里住的。有一座小桥横跨在一个三米宽的河面上,是一个四米长的吊桥,宽一米,很窄,一次只能过去五个人。在吊桥的前面有一座尖的房子,上面带着烟囱,那就是毛泽东的家。

周围都是山,那里的虫很多,我老是被蚂蚁咬,痒死了,就是因为草很深,都看不到蚂蚁,所以老是被虫咬。里面的建筑放了那么久,还是完好无损,我好羡慕,里面的家具也没有烂,我还看了毛泽东的书房、爸爸妈妈的房间、毛泽东弟弟的房间,家具也一样,在通往毛泽东家的时候,会经过一个石板小路,这个石板小路很平,所以我不会被绊倒。

最有趣的要数湖了。房子前面有一个圆的湖,湖水是绿色的,里面有很多水蜘蛛,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水蟑螂或水螳螂,可能里面有青苔,周围的树也和湖水那么绿,可能毛泽东常常有湖水来浇树和草,然后湖边的树就跟着湖一起变绿了。

我想如果我是毛泽东,我会看到碧绿的河水,看看自己是怎么用湖水浇树,想想当国家领导人的滋味,想想自己是怎么领导大家和日本打仗,想想怎么建造新中国,看看和日本打仗有多么残忍,我想知道我是怎么当上国家领导人。

我好喜欢这里呀美丽的韶山,毛泽东的故居,我还希望下次还能来这里。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10)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美丽的菊花正在开花,挺拔的松柏依然是那样苍翠。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学校组织去张謇故居。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扇仿清的门楼,门楼的匾额上写着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张謇纪念馆”,门楼外有一左一右,一雄一雌的两只石狮,它们被雕刻的栩栩如生。

走进纪念馆,迎面而来的一块照壁上刻着张謇的: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诺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既不与草木同腐。

绕过照壁,走过张公祠堂,就来到了张謇纪念堂。这是一幢大约大2000平方米的洋房,里面记录着张謇的一生。我一边走一边看,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小孩,将脚伸进坛子里,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津津有味的看呢。一看介绍,才知道,这时夜读三更的。走着走着,我看见了另一则雕塑,一个年老的人,拿着毛笔,旁边有两个人,正拿着一副字欣赏着,我想这应该就是张謇卖字的吧!我左看看,右瞧瞧,又一则雕塑吸引了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手,而妈妈却准备接过一些钱,是谁在给钱?原来是张謇,我想,可能是张謇正挑着扁担在路旁发现了一块钱,他往四周看看,见到一个妇女和一个小孩正着急地寻找什么东西,他赶紧上前询问,他们一听就笑了,的接过钱。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状元山上的亭子,亭子里,大家都去撞了撞“金榜题名钟”。

最后我们还看到了张謇故居里的这棵苍天大树“古银杏树”,他已经四百岁了,依然是那么挺拔,那么苍翠,似乎是在我们的家园。

快到中午了,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张謇故居。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11)

8月中旬以来,湖北安陆的形象宣传片“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每天在央视四套播出。李白的出生地四川江油,要求湖北安陆停止侵权。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馆长郭兴隆表示:“李白不过是在安陆生活了10年,娶了第一个妻子而已,后人凭什么就自我标榜李白故里?我们有充分的史料佐证李白出生于江油,而且李白故里的称谓,也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了的城市商标。”

江油市委宣传部称,具有内容争议的湖北安陆形象推荐广告,已引起江油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江油市已分别向中央电视台与湖北安陆市方面发函,要求立即修改或停播该广告,停止名誉侵权。江油市政府法制办负责人表示,此事还在进一步讨论中,目前广告还在播出,本周内将给安陆市发去律师函,表明江油对处理此事的立场,对其侵权提出交涉。

关于故居的作文(篇12)

我紧跟着爸爸和扶坑边的栏杆,边看、边问、边听。爸爸说,现在一共发现三个俑坑,大约有八千多个俑人,出土的只有几百个,这些俑人中包括有将军俑、武士俑、车马俑、军吏俑等等,他们的身份不同、装束不同、神态也不同。我仔细观察,真的,那些站在队伍最前面的一定是将军俑,他们一个个头戴金盔,身披铁甲,手握宝剑,威风凛凛。后面那些没有盔甲的,一个个挺胸而立,精神抖擞,一定是武士俑,……看着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我仿佛看到了那干军万马奔腾厮杀的古战场,听到了那号角齐鸣,战鼓咚咚的喊杀声。

屋檐下,“郑和纪念馆”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走进纪念馆的正厅,只见巨大的郑和石膏像栩栩如生,端坐在椅子上。郑和脸带微笑,身穿锦袍,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神态自若,好像还在沉着地指挥他的船队。大厅的三面墙上绘着巨大的磨漆壁画,据说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磨漆壁画呢!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郑和出海的壮丽情景。

这里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据说正好与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干臣人数相符。台阶尽头是祭堂,我绕过祭堂,走进了墓室。墓室里的气氛庄严肃穆。人们缓缓地围绕着正中的孙中山石像走着,瞻仰着。这位革命先驱,坐在太师椅上,身穿长袍,手握书卷。他似乎在想兴国安邦的策略;又似乎在描绘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神州大地的宏伟蓝图。他周围安放着鲜花和花圈,这表达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墓室的墙壁上,刻着由孙中山先生起草的十二条建国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