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b258.com - 我的老师作文1200字】
万事开头难,字数作文亦是如此,细观察与多阅读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也希望自己写做的作文言简意赅?执笔作文网为你推荐《故乡月明与他国月圆1精选1200字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学习的你!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两句令人共鸣难忘的诗,那便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前半句是写实,后半句则是写心。何谓“写心”?抒写心中所思所想所好所恶。那么问题来了月怎么会是“故乡明”?他乡就没有明月?他乡明月就晦暗不明?难道他乡故乡会是两个月亮?
月亮当然只有一个,他乡月与故乡月也不可能有本质的不同。所以问题不出在月上,而出在望月的人上,出在望月的人的心情心绪上。故乡的月亮之所以会独明,换句成语说,这叫“爱屋及乌”,因爱故乡这个“屋”,连带偏爱了月亮这只“乌”。这在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认知上,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弊病。
所以一旦主观上认定“月是故乡明”,爱屋及乌,很容易就演变成偏爱偏袒,而偏爱偏袒向前一步就是偏听偏信。一个人的偏喜偏嗜似乎无关大局也无伤大雅,但如果这个人是一家之主呢?一族之长呢?一县之宰呢?甚或是一国之君呢?那样的话,这种偏执偏好就是不公的开始,腐败的温床,混乱的渊薮,就是致命亡国的了。
和“月是故乡明”这种什么都是自己自家的好相反,则是“月亮是外国的圆”这种什么都是别人别国的好,这两个极端的看法做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患病的根源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只凭主观臆断,全无旁观客观。这种人这种事这种想法做法,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是一一指出,辛辣嘲讽过的,可惜,病症的诊断不等于病患的根除。现今的中国,深患这两种症候的还大有人在,要想弊绝风清,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那么,怎么走?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也开出了一剂良方“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正视,我想,首先就是正视自己。不但正视己长,更应正视己短。《道德经》上说“自知者明”,就是此意。可是,自知何其难,总要找面镜子照一照,以鉴妍媸,以别雅俗。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也恰恰是这位视魏徵为人镜的李世民,在魏徵死后半年,就下令砸了魏徵的墓碑,毁了这块明镜。所以,当权力失去制约走向极端,再好的明镜也未必有用武之力。这还是号称千古明君的唐太宗,要是碰上《白雪公主》里的魔镜与王后,就更不知会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其次则是正视他人。也包括正视他族他国,总之,我之外的一切古今中外的人、事、物、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不过,这种智慧也非易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大原则,可是何者为精?何者为粗?还是需要正视的这个人立得正,站得稳,端得平,看得清,分得明。所以鲁迅再三强调“首先要这个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但不说别的,放眼天下,熙来攘往,又去哪里寻找那位“不自私”的圣贤君子呢?
而且,我还发现“故乡月明”和“他国月圆”虽是两种症候,患病的却常常是同一个人。其可怪也欤?其实道理很简单自卑的人往往自傲,极度的自卑往往产生极度的自傲。反之亦然。这大概也是物极必反的又一证明吧!只不过,这种证明一点也不令人愉快。
行文至此,似乎也该开出一副疗救的方子,可我不想开,药医不死,佛度有缘,再好的方子也救不下必死之症,作死之人。这么说,好像又悲观了,不够正能量。那就算是负能量好了,负能量也是能量不是。况且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读《圣经》看《神曲》,一点也不喜欢耶氏父子的天堂,老觉得满天都是神光太刺眼,满空都是鸟人太单调。我天性厌恶厌倦动辄清一色,异口同声,一致同意之类,因为《论语》中孔子早就告诫“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全体的赞同与反对本身就不正常。所以,这篇哪怕打入荒腔走板,只要仍属于不同的声音,也认了!
zb258.com相关文章推荐
父亲的故乡精选2000字作文
故乡是父亲心中魂牵梦绕的地方,落满了父亲从幼年到青年的成长脚步。但对我而言,她是抽象的,只是档案中籍贯那一栏的几个宋体字,仅有朦胧的儿时记忆。
因为父母求学、工作来到北京,我出生并落户在京城。土生土长北京城,可生活习惯、口音并不是地道的老北京。每次被人问及是哪里人,说北京,不免心虚,说籍贯,却连半句的方言都学不来,自己实在茫然。
然而,这一天,当我站在西安城南的少陵塬上,站在父亲出生的村庄前,故乡又是具象的。
这一次回故乡,有许多机缘巧合。今年春天,我准备到西安出差。行前,母亲说,如果时间来得及,去长安一中看看吧。一中是父亲的母校。只是恰逢周末,学校放假,我只好给父亲的忘年交、长安人网站的站长海峰打电话,请他帮忙联络一中的老师。
父亲认识老乡海峰的过程有些传奇。那一年,退休在家的父亲在母亲的帮助下学会了上网。母亲在大学工作,早早就开始使用电脑,打字、上网、发邮件,是个不甘于落后时代的人,忙到六十多岁终于退休了,开始教父亲用电脑。父亲在军中服役大半辈子,对网络接触少,可执行力很强,一学会上网,马上搜到家乡的网站,每天上去看看家乡又发生了什么大事,还逐个栏目研究,感觉内容不错,竟查到网站邮箱,果断地发了个邮件给站长,说要与人家聊聊。
站长海峰收到这位热心读者的邮件,立刻回复电话,没想到两人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从网站的建立初衷,聊到故乡的发展建设,父亲从海峰那里了解到家乡的最新资讯,海峰也从父亲这里看到他对故乡的牵挂。后来海峰到北京出差时专程来拜访了父亲,父亲回乡时又去看望海峰、剑利、张妮这几位利用业余时间维护网站的年轻人。一来二去,父亲与他们成了忘年交。
同行的张妮姐既是长安人网站的兼职编辑,又是我的同村人。在她的提议下,我们决定先回我老家村里看看。我对村子的印象止于三岁之前。父母当年结婚后分居两地,曾把我送到乡下爷爷奶奶这里抚养。
村子里道路依旧坑洼,临路是一排排高门大院,可见不到什么人,偶尔有几位晒太阳的老人。张妮姐说,这些新房子都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建起来的。建好了,人又去城里挣钱。往里走,还有些土墙围拢的平房,估计是谁家的老房子。
记得父亲说过,爷爷是村子里的文化人,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信奉耕读传家的古训。父亲从小跟着爷爷研习书法,稍有闪失,必是要吃一顿棍棒。日子虽然穷苦,可父亲争气,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考上县里最好的中学以后,每周自己背着干粮,走几个小时去学校。这干粮,真是干干的粮食——晒干的馍馍。父亲吃着这样的干粮,就着食堂的咸菜,度过了中学时代。中学毕业那年夏天,天气正热的时候,他在田里收庄稼,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喊他的名字。他满身汗水地从田里站起身,远远地看到乡里的邮递员骑着破旧的哐哐作响的自行车
冲了过来,一边骑一边喊,考上了,考上了!他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而且还一下子考到了北京,不仅是爷爷奶奶的骄傲,也成为家乡人的骄傲。
父亲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那一年,故乡的老宅上挂上了光荣军属的红色牌子,爷爷的腰杆越发笔直。部队的工作紧张而忙碌,父亲回乡的机会更少,与母亲结婚返故乡算是一次。父亲和母亲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分配到了不同的城市工作。第一次跟着父亲回到故乡,城市里长大的母亲亲眼见到真实、贫瘠的农村生活,对父亲的正直和勤奋反而更加敬重了。后来有了我,母亲休了短短四十天产假就回单位上班去了。这一边,母亲舍不得襁褓中的我,哭着上了火车。那一边,目不识丁的奶奶踩着小脚,抱着一篮子鸡蛋,从故乡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北京照顾我。可没过两天,父亲要执行紧急任务,不由分说,又把奶奶和我送上了返乡的火车。
于是,我的记忆中,就有了故乡的底色,草色青青的大冢,碧波清冽的水渠和我的羊妈妈。
从村子里转出来,海峰他们领着我去长安一中。一中是一所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老校。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就是从这里考上大学的。校园依山而建,我们顺着高高的石阶拾级而上,仿佛是在书山上攀爬,越向上越吃力,但视野渐渐开阔。到了办公楼,长长的走廊两侧,错落挂着校友们的书法作品,我一眼看到了父亲的“少陵塬畔潏水东,明珠镶嵌韦杜中。周鼎秦篆觅青史,汉碑唐楷沐雄风。百丈石阶求知路,十里樊川读书声。恩师挚友可安好?大漠边关寄深情。”这是父亲二十多年前在内蒙古阿拉善边防所作。
父亲入伍后,从内地到边关,从草原到戈壁,跋山涉水,栉风沐雨,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边陲。猜想当年在大漠深处,烈日炎炎之下,年过半百的父亲忽然想起了故乡,记起樊川琅琅读书声,忆及杜牧笔下的少陵塬岩曲泉深、地平木老,陇云秦树、风高霜早,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遥寄思乡之情。
父亲退休后,愈加关心家乡建设,关心母校。有一年母校校庆前夕,父亲接到校长邀约,为表达对母校和师长的敬意,父亲专门将我叫回家,商量赠予学校什么礼物合适。我和母亲提出买纪念品的几个方案都被父亲否定了。后来我说,老爸,您当兵一辈子,最重视国防教育,何不送给学校一件代表我们国防科技发展水平的武器装备模型?这个提议终获父亲首肯。在朋友的热心帮助下,父亲选出了他心仪的礼物——“辽宁号”模型。年届七十的父亲亲自去货运车站,盯着物流公司将模型打包装箱发往母校。
校舍后面是郁郁葱葱的山林。我记起半山处有几排校友们题赠学子的碑刻。在陪同老师的指点下,我和海峰几个人找到了父亲书写的那一座石刻。因年代久远,石刻表面已然斑驳,但遒劲的笔迹深深镌刻其上,依旧能够清晰地看到“怀念母校敬仰师长献身国防”的大字。我掏出纸巾轻轻擦拭石刻。黑色的岩石坚硬而冰冷,经历多年日晒雨淋,已饱经风雨沧桑。我用手指逐一划过父亲的字迹。父亲在书桌前挥毫泼墨的样子恍然浮现眼前。
记得父亲退休以后,曾多次回到家乡看望奶奶和亲人故旧。作为当年历史系的毕业生,父亲买了许多与家乡有关的史书志书,常常在北京家中翻看,记下哪里新近发现了古迹,挖掘了文物,哪里又兴建了地铁,还将家乡的地图挂在墙上,用红笔勾画标注,说下次回去,要背上干粮和水,把家乡的山水都走一遍。后来我与弟弟先后有了孩子,父亲牵挂两个娃娃,
舍不得出行,回乡长住的愿望便放下来了。又一年,九十三岁的奶奶过世了,父亲悲痛不已,回乡奔丧再回来,人消瘦了许多。谁能想到,此时病魔已经伺机发作。奶奶走后几个月的时间,父亲就病倒了。从检查发现病灶,到父亲做手术,再到病情复发,也就是半年光景,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父亲的故乡,在父亲的母校,我想起父亲,在初次见面的几个家乡人面前泪流不止。他们想安慰我,却不知如何开口。只有张妮姐,不住地轻轻拍打着我的后背,说姐姐理解你,理解你。
我知道故乡的人会理解我。父亲从这里离开故乡,走上人生之路,经历过艰辛磨难,也成就了灿烂辉煌,承受过挫折与不公,也收获了幸福平静。当他离去的那一刻,他心中牵挂着母亲,牵挂着子孙儿女,更牵挂着故乡——这个他始终饱含深情怀念着,一直想要回来住一住、走一走,看遍山山水水的故乡。
父亲走了,而今天,我回来了,脚踩着故乡的大地,呼吸着故乡的空气,真真切切听到一声声乡音,我知道,我寻找到的不仅是父亲曾经的足迹,更是我自己的根。我的血脉中流淌着甘美的潏河水,我的心里盛开着少陵塬的似锦繁花。
故乡,我回来了。
梦回故乡精选优秀作文
有这么一个地方:一个小山村.座落在碧山秀水之中,群山林木青翠,绿叶红花招蜂引蝶,鸟雀叽喳吟唱不停,山泉叮当自飞岩淌过,或从青山之中徐徐升起几缕袅袅炊烟,慢慢地向上升,或被空中的疾风碰上便一剪两断,炊烟如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瞬间便弥漫了整个小山村和群峰,置身其间,好不心旷神怡!仿如亲临仙境,惬意莫测.
我的故乡亦如此,她亭亭玉立于湘西群峰之中,湘西自古人杰地灵,雪峰山横穿山脉,巍峨俊岭,秀丽山河,雄浑陡险,有溪,有飞鸟,有牛羊在绿茵之中忧闲地啃着牧草.看来似乎很单调的画面,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多少传奇故事,散发出极其深广的韵味.。百年无遇的巧手张秋潭,一代奇才满朝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著名作家沈从文,铁路先驱滕代远。。。。。。如此种种,实为后人所敬佩!
时光如流。指弹一瞬间,离开故乡已数年。或有一日当疲倦漂泊返乡之时,甚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那肯定很凄凉很落寞。但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村里保存较为完整或稍有损失的古建筑民居。这些古民居风格统一,造型优美,雕梁画栋,鬼斧神工,令人叹绝!这些古民居的外形全部是粉墙青瓦,每个古民居都有一个小庭院,内有箱房,有正房,有客厅。客厅里有一个“八方桌”或“四方桌”,有板橙,桌上有茶壶茶杯之类的,或有客来,盛情好客的主人,便请客人上桌品茶闲聊。客厅上方的家仙灵位,木工巧匠们精心独具地经过了深刻细雕,已是“战功赫赫”。上下灵位以天地之分,中间有一木板作横挡,上面放有一个香火碗,茶杯,每逢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都要烧香焚纸,以尊师敬祖。乡下人都很纯朴,善良,尊师敬祖是他们的传统,他们也会把这一传统世代相传。聪明的建筑师们这种别具一格的古民居设计,加上以灰白色为基调,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会产生一种祥和宁静的效果。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淋日晒之下,尽管它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但从此而产生一种重要的历史感。
这里青山绿水,水质纯美,没有现代化工业城市那终年令人窒息的空气污染,那如雷贯耳的噪音,拥挤的车来人往,足以令在都市生活的人们所羡慕!尤其是这里纯朴的民俗,他们从容不迫,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虽然清贫却怡然自乐。这种牧歌田园式生活民俗使那些终日为名利纷争,疲于拼搏,身心交瘁且听腻了车潮人流的喧闹声的人们眼里,犹如隔世仙境!
这,怎能不让我梦回往返?
故乡的田野精选作文
一捧故乡的清泉,胜似一堆金币;一朵故乡的鲜花,胜似一瓶昂贵的香水。题记
故乡,永远是我们游子最难舍的地方。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心灵,像一卷图画,聆听着相思。
记着小时候,我常常住在乡下的奶奶家。那时,乡下没有网络,更不必说有手机,有的只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
那时的我十分恬静,总喜欢躺在田野上,手里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
那时的天空总是蔚蓝的,时不时一两朵白云从天上飘过。配着躺在田野上的我,犹如一幅无与伦比的画卷,将田野的美诠释到了极点。
日月如梭,当秋色渲染了这片田野时。田野就热闹起来了。
向田野望去,农民伯伯用那闪着寒光的镰刀,割下了如战俘似的麦子;小孩子正是玩心大发的时候,闹着,笑着,赤着小脚丫子,在田野里躲猫猫,就像一群可爱的小天使,在其间嘻戏;再看向田野边,几位农妇坐在那松软的泥土上,一边放松,一边谈天说地。
秋天的田野,就像是上帝构思并且创造的艺术品。极其生动的绘画了景象,构思出了人物。让田野充满欢快的气氛。什么肃秋,什么悲凉,在这片田野上,都灰飞烟灭。
时间就像是手表的数字,一秒一个数,一秒一变化,一次一轮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来到了城市了读中学。体会到了人情世故,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但依然放不下的,却是对田野的思念。
古人云沧海桑田,不过于变化之间。
在我离开的短短几年里,田野也变成了高楼大厦。故乡好像舎掉了旧衣,换上了新装。
之后,无论我在何方何地,见识了何种何样的风土人情,我仍忘不了故乡,忘不了故乡的那一片田野!
故乡的杨梅作文300字【精选】
【第1篇】
一群羊在草地上吃草,突然来了一群狼,羊跑光了,打一水果。对了,就是杨梅(羊没)。
端午过后,杨梅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挂在枝头。
今天,老师让我们带杨梅来学校。一大清早,我带着杨梅去了学校。一进教室,杨梅的香气扑鼻而来。同学们正在七嘴八舌地讨论呢!讨论的话题当然是杨梅喽!这使我想起多年前的那天:我们一家去摘杨梅。在枝头“听讲座”的杨梅有红黝黑。红的通红,黑的透亮。是因为它太红了,所以看上去有点黑。再配上那绿叶,煞是可爱……我拿起一颗杨梅,瞧!那一根根刺,熟透了就变软了。把它含在嘴里,软刺似乎在给你按摩舌头,细腻而又柔软。再咬上一口,不一会儿,鲜红的汁水布满嘴,甜极了。我又拿了一颗红的,呀!牙齿也被它酸倒啦!听老师说,杨梅的作用可大啦!它可以酿成杨梅酒,核呢,吞下去可以清理肠胃。
这就是我故乡的杨梅,有酸又有甜,酸酸甜甜我做主!
【第2篇】
我的故乡在磐安,我爱故乡的杨梅。
春天的毛毛细雨,滋润着一棵棵杨梅树。它那四季常绿的枝条慢慢舒展开来,一片片翠绿的叶子在雨中欢笑着,跳动着。
端午节过后,故乡的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酷似一个个小小的,正在欢笑的小红脸蛋。杨梅圆圆的,和桂圆差不多大小,全身都有小刺。等杨梅成熟时,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入嘴中,舌尖触碰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舌头感到细腻而柔软。
杨梅没成熟时先是淡红,渐渐地变成了深红,最后几乎成黑的了。它并不是真的变成黑色,因为杨梅熟透了,颜色太红,看起好像是黑色的。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鲜红又润滑多汁的果肉,嘴唇上沾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的杨梅味道很酸,没有一点儿甜味,但熟了的杨梅吃了甜津津的,让人越吃越爱吃。可熟透了的杨梅还是有点酸味,只是太甜了,吃起来就不觉得太酸。
杨梅不仅好吃,还可拿来酿酒,杨梅酒又甜又有味道,欢迎有志之士来磐安,品尝我们故乡的杨梅和杨梅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