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b258.com - 魏晋风华读后感】
经典诗词在写作的时候多少会用到,执笔作文网收集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类容,优秀的作文一定少不了优质的作文素材,希望在你看完《善哉行 [魏晋] 曹丕》这篇文章后能提升自己的写作灵感!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作品赏析上山采薇,薄暮苦饥——上山去采摘薇草,天要黑了,仍然饥渴难耐。采薇:《诗经·小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诗写戍卒征战之苦,和本诗旨趣相同。薇,豆科植物,野生,可食。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溪谷多风,霜露沾衣——山涧中的风很大,霜露沾湿了我的衣服。溪谷:有流水的山谷。以上为第一解。野雉群雊,猴猿相追——野鸡成群地鸣叫着,猿猴互相追逐嬉戏。雉:野鸡。雊(ɡòu):野鸡鸣叫。还望故乡,郁何垒垒——回头远望故乡,重重叠叠、郁郁葱葱的草木多么茂盛啊。郁:繁盛的样子。垒垒:重叠的样子。以上为第二解。高山有崖,林木有枝——高大的山峰尚有边际,林中的树木尚有枝叶。此二句与《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句意同。崖:边际,界域。一作林。林:一作崖。忧来无方,人莫之知——只有我的忧愁来时不定,没有人真正地了解知道我啊。无方:无常,无定。之知:一作知之。唐·欧阳询《艺文类聚·舟车部》:“越人拥楫而歌曰:‘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以上为第三解。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人生短暂,如同地寄存在世上,多愁善感有什么用呢?如:一作若。寄:寄存,暂居。今我不乐,岁月如驰——如今我抑郁寡欢,岁月像快速奔跑一般匆匆逝去。今我不乐:《诗经·唐风·蟋蟀》:“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以上为第四解。汤汤川流,中有行舟——在急速流淌的河水中,有一只行驶的小舟。汤汤(shānɡ):河水急流的样子。随波转薄,有似客游——它随着波浪回旋停泊,好似客居在外的游子,行踪不定。转薄:一作转泊,一作回转。转,回旋。薄,通泊,停泊。以上为第五解。策我良马,被我轻裘——我穿上轻柔的裘衣,用鞭子催动我的骏马。策:马鞭。此用作动词,鞭打。被:同披,穿。裘: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载驰载驱,聊以忘忧——骑着马飞快地奔驰,暂且忘记心中的忧愁。载驰载驱:一边鞭打马匹,一边奔驰前进。《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载,助词。驰,车马疾行。驱,鞭马前进。聊:暂且。以上为第六解。此诗借乐府旧题写游子思乡之情。首句用典,借《诗经·采薇》“载饥载渴”的意象写羁旅之苦。三至六句写景,山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鸡群鸣、猿猴相追,诗人以衰败的荒凉无人衬托游子的孤独凄凉。回望故乡,历历在目。游子的忧愁究竟来自何方?游子为什么远离故乡呢?诗人没有说。可是,如果我们联系《诗经·采薇》抒写戍卒征战之苦的内容,似可以找到答案。《毛诗序》认为,《诗经·载驰》的作者是许穆夫人。今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感。诗的结句化用《诗经·载驰》成句,据此也可见游子羁旅他乡还与保家卫国相关。诗含蓄蕴藉,真挚感人。
zb258.com延伸阅读
蒿里行 [魏晋]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说义士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心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诗人对此事的态度怎样呢?“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是憎恶董卓等人作乱,渴望国家统一。中间六句是交代这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导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立刘虞为帝;他们搞分裂、谋私利,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怎样呢?悲愤、失望;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由于连年战争,将士的铠甲不离身,长出了虱子;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着这荒凉、凄惨、惨绝人寰的景象,诗人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了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这首诗描述了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可是,这大好形势,却被袁绍等野心家给破坏了。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为幌子,行争霸称孤之实,给予无情的揭露,井对以此造成的战乱,予以严厉的抨击。诗的结尾描绘出因战争而造成的凄凉悲惨的画面,连年战乱,士兵们不能解甲归田,人民死亡惨重,百不余一,使富饶的北方,变得满目痍瘦,哀鸿遍野。到处是白骨累累,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这一惨绝人寰的图景,诗人发出了“念之断人肠”的呼喊。《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时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
泰山梁甫行 [魏晋] 曹植
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作品赏析《泰山梁甫行》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剧哉边海民”的衬托。各地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最艰难困顿的要数“边海民”了。“寄身”三句,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他们没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逃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他们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他们怕暴露行迹,白天足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们的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非常可悲的现实。这两句扩大了全诗的内涵,它不仅使人想见逃民们的伤心落泪,而且使人看到生产凋敞,村落萧索的更广阔的社会图画;也扩大了全诗的境界,前三句是诗人眼中的情景,这两句是诗中人心里的想像。有此一笔,使短短的八句诗多了一层波折,添了一组形象,是以少驭多的佳构。可惜这一点历来被人忽略,以为这两句也是状“边海民”惨苦生活的,与前三句配合,写住处的荒凉;试想,已与禽兽混迹的“边海民”对“狐兔翔我宇”又何居叹哉。结果使诗的内容和形象顿然减色,因而对这首诗并不是写“边海民”,而是写逃到“边海”之“民”的,也就未能理解。曹植曾在《谏伐辽东表》中劝曹叡“省徭役薄赋敛,勤农桑”,至此又以他的诗歌直接为民生疾苦而呼吁。建安诗人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题材极少,因而这首诗就更为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