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b258.com - 答司马谏议书】
为什么要摘抄经典诗词?因为学会措辞,这是一门艺术; 应付考试作文,这是一种无奈; 对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这篇《寄韩谏议 [唐] 杜甫》会成为你的精神粮食嘛?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骐驎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乐,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风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注解】:
1、鸿飞冥冥:指韩已遁世。
2、羽人:穿羽衣的仙人。
3、帷幄未改:帷幄本指帐幕,此指谋国之心。
【韵译】:
眼下我心情不佳是思念岳阳,
身体想要奋飞疾病逼我卧床。
隔江的韩注他品行多么美好,
常在洞庭洗足放眼?望八方。
鸿鹄已高飞远空在日月之间,
青枫树叶已变红秋霜已下降。
玉京山众仙们聚集追随北斗,
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驾着凤凰。
芙蓉般的旌旗被烟雾所淹没,
潇湘荡着涟漪倒影随波摇晃。
星宫中的仙君沉醉玉露琼浆,
羽衣仙人稀少况且不在近旁。
听说他仿佛是昔日的赤松子,
恐怕是更象汉初韩国的张良。
当年他随刘邦建业定都长安,
运筹帷幄之心未改精神惨伤。
国家事业成败岂敢坐视观望,
厌恶腥腐世道宁可餐食枫香。
太史公留滞周南古来被痛惜,
但愿他象南极寿星长泰永昌。
品行高洁之人为何远隔江湖,
怎么才能将他置于未央宫上?
【评析】:
??此诗属于游仙诗一类,隐约含蓄,反复涵咏,始能体味。
??诗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怀念韩某远在洞庭,日月更迭,思念益切。“玉京”六句
为第二段,写朝廷小人得势,而贤臣远去。点出韩某已罢官去国。“似闻”六句为第
三段,写听到韩某罢官原因,以张良比之,颂其高洁有才。末四句为第四段,抒写自
己感想,并望韩某再度出山,为国出力。
??诗思严慎细致周密,写得隐晦曲折。格调却清新激昂,铿锵有力。
----------------------------------------------------
鹤注依梁氏编在大历元年之秋,姑仍之。《杜臆》:诗言岳阳、洞庭、潇湘、南极,韩盖楚人,岳阳其家也。
今我不乐思岳阳①,身欲奋飞病在床②。美人娟娟隔秋水③,濯足洞庭望八荒④。鸿飞冥冥日月白⑤,青枫叶赤天雨⑥。
(首叙怀思韩君之意。《楚辞》以美人比君子,此指韩谏议也。岳阳、洞庭,韩居之地。鸿飞冥冥,韩已遁世。青枫赤叶,时属深秋矣。)
①《诗》:“今我不乐。”师氏曰:《地理志》:岳州巴陵郡,在岳之阳,故日岳阳,有君山、洞庭湖、湘江之胜。②《诗》:“不能奋飞。”又:“或偃息在床。”③又:“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鲍照诗:“娟娟似蛾眉。”《庄子》:“秋水时至。”④左思诗:“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此濯足,用《沧浪歌》。《扬雄传》:“陟西岳以望八荒。”⑤《法言》:“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⑥谢灵运诗:“晓霜枫叶丹。鲍照诗:“北风驱雁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①,或骑骐驎翳凤凰②。芙蓉旌旗烟雾落③,影动倒景摇潇湘④。星宫之君醉琼浆⑤,羽人稀少不在旁⑥。
(唐汝询曰:此借仙官以喻朝贵也。北斗象君,群帝指王公。麟凤旌旗,言骑从仪卫之盛。影动潇湘,谓声势倾动乎南楚。星君,比近侍之沾恩者。羽人,比远臣之去国者。)
①《灵枢奎景内经》:下离尘境,上界玉京。元君注:玉京音,无为之天也。东西南北,各有八天,凡三十二天,盖三十二帝之都。玉京之下,乃昆仑北都。江淹诗:“群帝共上下。”【赵注】群帝,如五方之帝,三十二天之帝,虽皆称帝,而于大帝为卑,犹诸王三公之于天子也。《晋·天文志》:“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人君之象,号令之主。”②《集仙录》:群仙毕集,位高者乘鸾,次乘麒麟,次乘龙,鸾鹤每翅各大丈余。《杜臆》:翳,语助词。旧解翳为蔽,引《甘泉赋》“登凤凰兮翳芝”,恐非。③北齐萧悫诗:“芙蓉露下落。”此处落字所本,谓旌旗如落于烟雾之中,若作烟雾乐,谓乐音微细,如奏于烟雾中也,《列子》:“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④相如《大人赋》:“贯列缺之倒景。”注引《凌阳子明经》:“列缺气去地二千四百里,倒景气去地四千里,其景皆倒在下。”《汉·郊祀志》:“登遐倒景。”注:“在日月之上,反从下照,故其景倒。”⑤《楚辞》:“华酌既陈,有琼浆些。”《真诰》:“羽童捧琼浆。”⑥《楚辞》:“仍羽人于丹丘。”羽人,飞仙也。羽人稀少,韩已去位。此句起下。
似闻昨者赤松子①,恐是汉代韩张良②。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国家成败吾岂敢③?色难腥腐餐枫香④。
(此申明谏议去官之故。以张良方韩,是尝平定西京者。帷幄未改,言老谋仍在。成败岂敢,言不忘忧国。色难腥腐,盖厌浊世而思洁身矣。)
①《张良传》:“愿去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列仙传》:赤松子,神农时雨师,能入火自烧。②《汉书》: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陆机《高祖功臣传》:太子少傅、留文成侯、韩张良。《高祖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④《前汉·邓通传》:太子痈而色难之。《神仙传》:壶公数试费长房,继令啖溷,臭恶非常,房色难之。鲍照《升天行》:“何时与尔曹,啄腐共吞腥。”注:“啄腐吞腥,谓酒肉之人。”《尔雅注》:枫,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也。《山海经注》:宋山枫木,即今枫香树。《南史》:任昉营佛斋,调枫香二石。【张远注】枫香,道家以之和药,故云餐。《鹤林玉露》引佛书,凡诸所齅,风与香等。朱注引范成大诗“悬知佛骨有青冥,风香久已涤膻腥”。其说皆迂曲。郑侯升曰:杜诗又有“独叹风香林,春时好颜色”,亦岂用佛书耶?
周南留滞古所惜①,南极老人应寿昌②。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③?
(末想其老成宿望,再出而济世匡君也。《杜臆》,南极老人,非祝其多寿。此星治平则见,进此人于玉堂,是即老人星见矣,盖意在治平也。此章,前三段各六句,末段四句收。)
①《史记》:太史公留滞周南。②《晋书》: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秋分之夕没于丁,见则治平,主寿昌。③焉得置之,上四字略读。《前汉·翼奉传》:久污玉堂之署,颜师古曰:玉殿在未央宫。《扬雄传》:上玉堂。朱鹤龄曰:韩谏议,不可考,其人大似李邺侯,必肃宗收京时尝与密谋,后屏居衡湘,修神仙羽化之道。公思之而作。似闻以下,美其功在帷幄,翛然远引。周南以下,惜其留滞秋水,而不得大用也。
卢元昌曰:韩官居谏议,必直言忤时,退老衡岳,公伤谏臣不用,功其出而致君,不欲终老于江湖,徒托神仙以自金也。首尾美人,中间羽人及赤松子、韩张良、南极老人,总一谏议影子。
吴江潘耒曰:少陵平生交友,无一不见于诗,即张曲江、王思礼、未曾款洽者,亦形诸歌咏,若李邺侯,则从无一字交涉,盖杜于五月拜官,李即于十月乞归,未尝相往还也。此诗题云“寄韩谏议”,则所云美人,当即指韩,《钱笺》移之邺侯,有何确据?杜既推李如此,他诗何不一齿及,而独寓意于寄韩一篇?且何所忌讳,而庾辞隐语,并题中不一见姓氏耶?若云诗中语非邺侯不足当,则韩既谏官而与杜善,安知非扈从收京,曾参密议者耶?钱氏归其说于程孟阳,亦自知其不的也。
黄生曰:钱氏谓此诗欲韩谏议贡李泌于玉堂,其说近凿。韩时在岳阳,其官之有无不可知,何得以荐贤望之?观泌语肃宗云“杀臣者,乃五不可”,则其君臣之间,正非谏议小臣所能与也。予意韩张良,当即指韩谏议,亦在灵武从驾,故曰“昔随刘氏定长安”,既而肃崩代立,故曰“帷幄未改神惨伤”,其人必见时事不佳,故弃官远游,公特微其辞曰“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也。前段“玉京群帝”云云,指当时在朝之臣,远方流落者望之犹登仙也,公盖与韩有旧,故作此寄之,而因以自寓,所以结处深致慨惜,言此人自宜在玉堂之上耳,焉得置而不用耶?朱注虽不径指为李泌,顾云其人必肃宗时常与密谋,后屏居衡山,修神仙之道,公思之而作,则亦总为“玉京群帝”等语所惑也。予初疑公以子房比韩,或张之先与韩同出。因检《史记索隐》注云:王符、皇甫谧皆言子房本韩之公族,因秦索之急,故变姓名。益知本句不曰汉代张子房,而曰汉代韩张良,公之所指本明白,人自不解耳。
-----------仇兆鳌《杜诗详注》-----------
zb258.com其他人还在看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唐]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作品赏析此诗旨在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辩护申冤,并为他不平凡的一生写照。王嗣奭说:“此诗分明为李白作传,其生平履历备矣。”卢世傕认为这是“天壤间维持公道,保护元气文字”(《杜诗详注》)。诗歌本身也是一篇“惊风雨”,“泣鬼神”的传世杰作。李白同辈排行第十二,所以称“李十二白”。此诗分三大段,一个结尾。第一段从“昔年有狂客”到“青云满后尘”,追述李白于开元十八年(730年)和天宝元年(742年)两入长安的经历,对李白的前半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同时,对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前六句记叙李白初游长安事。唐人孟棨《本事诗·高逸》记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其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书中还记载,贺知章读李白的《乌栖曲》后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贺知章号“四明狂客”。诗人根据这些史实,赞扬李白妙笔生花,连风雨也为之感到惊叹,连鬼神也为之感动哭泣。李白经贺知章的宣扬,于是名震京师。三十年来默默无闻,此后就名满天下了。此诗一开头就显得笔锋突兀,气势不凡。非“狂客之誉”,无以彰“谪仙”之名。而“谪仙”这一美誉出自久负盛名的大诗人贺知章之口,更增加了它的份量。李白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恰如演员登台亮相,光彩照人,赢得满堂喝彩。“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两句历来被人们看成是描写李白的佳句。诗人以高度夸张的手法,盛赞了李白诗歌强大的艺术魅力。落笔能惊动狂风暴雨,说明李白的诗歌气势磅礴;诗成能使鬼神哭泣,说明李白的诗歌感人肺腑。诗人用精妙的语言赞美了李白的旷世才华,而“诗仙”李白也确实有资格接受这一赞誉。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和钦敬。后六句叙写李白二游长安事。“文彩”二句是说李白因擅长诗赋被玄宗召入京,供奉翰林;他那些无与伦比的诗篇必将流传千古。以下四句记叙的是李白供奉翰林期间的事。“龙舟”句见唐人范传正《李公新墓碑》:玄宗“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兽锦”句见李白《温泉侍从归逢故人》:“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蔡梦弼《杜诗注》引《李白外传》云:“白作乐章赐锦袍。”李白常被召入宫中为皇帝草拟文告和乐章,因为身受宠待,一些文士慕名追随左右。这时李白意得志满,盛极一时,诗人亦不惜浓墨重彩,加以渲染。诗人通过对李白两入长安的描写,用极为洗炼的笔触就勾勒出一个风流倜傥、飘逸豪放的诗人形象。第二段从“乞归优诏许”到“诸生原宪贫”,追叙李白于天宝三载(744年)春被赐金放还后,南北漫游、潦倒落魄的情景,并回忆自己在与李白相识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亲如兄弟的深厚感情。“乞归”句,这既是对李白的回护,也是对玄宗的隐讳。李白离京,实际上是遭到张垍、高力士等人的诽谤而被玄宗放逐的。李白离开长安后于这年夏天来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与杜甫一见如故,情同手足。“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是说李白既没有辜负隐幽之志,又能在受宠被重用和遭谗被逐的不同境遇中善自保全自己。这仍是那种回护心情的继续。“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指两人相遇后,李白很能理解自己的“野逸”,即放达不羁,自己也很欣赏李白的“天真”即胸怀坦荡。“醉舞”句指李白的梁宋之游;“行歌”句指李白回到寓家之处山东兖州。这两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一次跳跃,李白从此开始南北漫游。接着四句,笔锋一转,专写李白怀才不遇。虽才华横溢,但宏图未展;仕途受挫,虽道德高尚却无人理解。虽如东汉文士祢衡一样才智卓群,但却难逃像孔子弟子原宪那样穷愁潦倒的命运。这一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层对比的手法。首先,李白奉诏入京与赐金放还,通过“宠”与“辱”的对比,说明“乞归”出于被迫,暗讽“优诏许”的虚伪性。其次,才高而命蹇,空有祢衡之俊却难免原宪之贫,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控诉了人间的不平。第三,“醉舞”、“行歌”,似乎是一派欢乐气氛,但紧接着写李白的遭遇坎坷、穷愁潦倒,这又形成鲜明对比,原来那不过是苦中作乐。第三段从“稻粱求未足”到“谁将此义陈”,着重记述李白长流夜郎前后的经历,篇幅寄慨最深,为全篇重点。安史之乱起,李白求仕不得,报国无门,于至德元年(756年)秋隐居庐山。正值永王李璘奉玄宗诏节度江陵,率军东下,路过寻阳。李白心怀“扫胡尘”、“救河南”的愿望入了永王幕,却不自觉地卷入了肃宗和永王争权夺位的矛盾漩涡之中。次年一月,永王败死。李白入狱,继而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县)。“稻粱”二句,是说李白受聘不过是为生活所迫,有人说他得了永王的重赂,纯属诽谤。诗人极力将李白入永王幕的政治色彩冲淡,力图在为李白开脱。李白于至德二年(757年)冬开始流放,还没到夜郎,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在渝州遇赦,还憩江夏。因取道岳阳,南赴苍梧避祸。苍梧指湖南零陵、九疑山一带,其地与五岭接壤。“五岭”二句,因格律关系,将时序倒置。前一句指避祸苍梧,后一句指长流夜郎。“几年遭鵩鸟”。西汉贾谊谪居长沙,屋中飞来鵩鸟(即鵩鸟),自认为交了恶运,忧郁而死。李白当时作《放后遇恩不沾》:“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贾生才?”自比贾生,诗人因此亦以贾生比之。李白卧病当涂以手稿付李阳冰时,作《古风·大雅久不作》压卷,诗中说:“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自比孔子,自伤道穷。“独泣向麒麟”,用的就是这句诗意。以上六句叙写李白晚年悲惨的遭遇和凄楚的心境。以下六句则是发议论,抒感慨,极力为李白鸣不平。借苏武终于归汉和夏黄公不事暴秦的故事,说明李白不会真心附逆。借穆生辞别楚王刘戊的故事,说明李白能够自重,永王也并未任用他。“梁狱”句,是说李白曾像邹阳那样上书为自己辩护。“已用”二句,是说如果当时因事理难明,李白服了流刑,那么,如今没有人将这些道理去向朝廷陈述。诗中用一个反问句“谁将此义陈”,把无人仗义执言的感慨表达得深沉幽怒。而这一段,因为涉及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和微妙的皇室矛盾,须委婉含蓄,故在十二句中有七句用典。本来,诗不贵用事,以防晦涩板滞。但“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变态错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诗人玉屑》)“薏苡”句,是借题发挥。“几年”二句,是以事比人。“苏武”二句,是以人喻事(“元还汉”是正写,“不事秦”是反说)。“楚筵”句,以彼事喻此事;“梁狱”句,借前人譬今人。这一连串的用典,准确贴切。所以后人评曰:“诗家使事难,若子美,所谓不为事使者也。”(《察宽夫诗话》)最后四句是结束语。诗人称赞李白在垂老之年,仍吟咏不辍,祝愿他早日“病起”,为人间多作好诗。劝李白不要抱怨没有得到皇帝的恩泽,表示自己要设法向朝廷探明究竟。这是在无可奈何中的安慰之词,让老朋友在困境中感到一点人间的温暖。此诗对仗工稳,辞藻富丽,用典精当。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此诗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均不失为上乘之作。【鹤注】至德元年,永王璘军败丹阳,白奔宿松,坐系浔阳狱。二载,以宋若思将兵赴河南,过污阳,验治罪薄,遂释其囚,辟为参谋,时白年五十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磷事长流夜郎。诗云“五岭炎蒸地”,则是在长流之后。从旧编在乾元二年秦州作。杨慎曰:汉夜郎县,属牂牁郡,唐属珍州。牂牁郡,本且兰国,在今播州界。珍州,在今施州歌罗寨。夜郎,在桐梓驿西二十里,有夜城,尚存古碑,字已漫灭。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①。笔落惊风雨②,诗成位鬼神③。声名从此大④,泪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⑤,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⑥,兽锦夺袍新⑦。(首叙太白诗才,能倾动于朝宁,上六,见推贺监也。下四,受知明皇也。惊风雨,称其敏捷。泣鬼神,称其神妙。殊渥,指供奉翰林。流传,指清平三调。龙舟,谓白莲池之召。兽锦,时盖有宫袍之赐也)。①《贺知章传》: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李白《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紫极宫一见,呼余为谪仙人。”《钱笺》引裴敬《墓碑》:或曰太白之精下降,故字太白。贺监号为滴仙,不其然乎。李阳冰《草堂集序》:“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抱朴子》:“谪仙志闻此,莫不怅然含悲。”孟■《本事诗》:白自蜀至京师,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示之,称叹数四,号为谪仙人。解金貂换酒,与倾尽醉,自是声誉光赫。②太白《赠刘都使》诗:“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③苍颉作字,鬼神夜哭。范传正《新墓碑》:贺知章吟公《乌栖曲》云:“此诗可以泣鬼神矣。”④李陵书:“声名冠于图籍。”阮籍诗:“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⑤司马迁书:“文彩不表于后世。”张纹赋:“其文彩也,如霜地而金茎,紫叶而红荣。”《唐书》:知章言白于玄宗,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赐食,帝为调羹,召供奉翰林。乐史《别集序》:上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白宿醒未解,援笔赋之,立进《清平调》三章。范传正《墓碑》:玄宗泛白莲池,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翰苑中,命高将军扶以登舟。⑥魏明帝诗,“龙舟泛洪波,雄旗蔽白日。”⑦刘邈《秋闺》诗:“灯前量兽锦。”《旧书》:武后令从臣赋诗,东方虬先成,赐以锦袍。宋之间继进诗,尤工,于是夺袍赐之。白日来深殿①,青云满后尘②。乞归优诏许③,遇我宿心亲④。未负幽栖志⑤,兼全宠辱身⑥。剧谈怜野逸⑦,嗜酒见天真⑧。醉舞梁园夜⑨,行歌泗水春⑩。(此叙白辞归后,两相交契之情。深殿句,起乞归。后尘句,起宿心。托幽栖而全宠辱,此乞归之故。对野逸而见天真,此宿心之投。梁园泗水,乃洛阳齐鲁间同游之胜事也)。①葛洪书:“仰青云,睹白日。”②《史记·伯夷传》:“闾巷之人,欲砒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声施于后世哉。”此以圣贤著书者为青云。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此以得位乘时者为青云。阮籍诗:“抗身青云中,罗网孰能施。”郭璞诗:“寻我青云友,永与时人绝。”此以超俗离尘者为青云。杜诗“青云满后尘”,指文士之追随者。崔骃曰:“幸得备下馆,充后尘。”梁简文帝诗:“清笳去后尘。”③《唐书》:白为高力士所谮,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晋书·郑冲传》:“优诏不许。”④《通雅》:宿心,即夙心。任昉表:“宿心素志。”嵇康诗:“内负宿心,分恧良朋。”⑤萧子云诗:“我馆幽栖郭。”又:“偏悦幽栖人。”⑥王右军谓阮光禄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⑦《汉书》:扬雄口吃,不能剧谈。刘峻《广绝交论》:“骋黄马之剧谈。”⑧《陶潜传》:渊明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其诗曰:“子云性嗜酒,家贫不能有。”戴逵《闲游赞》:“莫不有以保其太和,肆其天真。”野逸,公自谓。天真,谓太白。⑨《西京杂记》:梁孝王好宫室苑圃,筑兔园。《一统志》:梁园,一名兔园,在归德府城东。⑩《家语》:孔子行歌干泗水之上。《唐书》:泗水县,属兖州。才高心不展①,道屈善无邻。处士称衡俊②,诸生原宪贫③。稻粱求未足④,薏苡谤何频⑤,五岭炎蒸地⑥,三危放逐臣⑦。几年遭鵩鸟⑧,独位向麒麟⑨。(此伤其高卧庐山而见污永王也。才若称衡,贫同原宪,竟以伪命蒙谤,乃所遭之不幸。夜郎在南荒,故以五岭、三危比之。遭鹏,虑身危。泣麟,叹道穷矣。)①《文心雕龙》:“谢灵运才高辞盛,富艳难踪。”②孔融《荐称衡表》:“窃见处士平原称衡,字正平,年二十四,淑质贞亮,英才卓跞。”③《家语》:原宪曰:“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④《广绝交论》:“分鸿骛之稻粱。”⑤《马援传》:援征交趾,载薏苡种还,人谤之,以为明珠大贝。陈子昂诗:“薏苡谤谁明。”⑥裴渊《广州记》:大庾、始安、临驾、桂阳、揭阳,为五岭。王胄诗:“五岭常炎郁。”庾信诗:“五月炎蒸气。”⑦《山海经》:三危之山,广圆百里,在鸟鼠山西,与岷山相接。《括地志》:三危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二十里,山有三峰,故曰三危。《孟子》:“杀三苗于三危。”夜郎,唐之曲州,即今云南曲靖军。陆机诗:“逐臣尚何有。”⑧贾谊为长沙王傅,有鵩集于舍隅,遂作《鵩鸟赋》。⑨《春秋》:“西狩获麟。”《公羊传》:孔子反袂拭面,涕沾袍曰:“吾道穷矣。”苏武元还汉①,黄公岂事秦②。楚筵辞醴日③,梁狱上书辰④。已用当时法,谁将此议陈?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⑤,乘搓与问律③。(此痛其抱在莫伸,而流落浔江也。苏武、黄公,言心本无他。辞醴,谓不受伪官。上书,谓力辩己冤,惜当时无与昭雪者。今老病秋江,而恩波终隔,故欲上问于苍天耳。曰江滨,盖赦后还浔阳也,非指初时系狱浔阳。新史谓夜郎还而系浔阳,与白之自叙不合。此章四段,各十句)。①苏武在匈奴十九年而还。②黄公,四皓之一,避秦入商山。③穆生辞醴,注见本卷。④汉邹阳见怒于梁王,下狱,遂从狱中上书。太白《书怀》诗“半夜水军来,寻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爵,翻滴夜郎天”,与此诗相发明。⑤丘迟时:“肃穆恩波被。”⑥宋之问诗:“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搓一问津。”王嗣奭曰:此诗分明为李白作传,其生平履历备矣。白才高而狂,人或疑其乏保身之哲,公故为之剖白,如“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及楚筵辞醴,梁狱上书数句,皆刻意辩明,与《赠王维》诗“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相同,总不欲使才人含冤千载耳。卢世..谓是天壤间维持公道,保护元气文字。钱谦益曰:鲁訔、黄鹤叙杜诗年谱,并云:开元二十五年后,客游齐赵,从李白、高适过汴州,登吹台,而引《壮游》、《昔游》、《遣怀》三诗为证,皆非也。以《杜集》考之,《寄李十二》诗云:“乞归优诏许,遇我夙心亲。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则李之遇杜,在天宝三年乞归之后,然后同为泗水之游也。《东都赠李》诗云:“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李阳冰《草堂集序》云:“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笨于齐州紫极宫。”此所谓“脱身事幽讨”也。曾巩《序》云:“白,蜀郡人,初隐氓山,出居湖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诅株山竹溪。入吴,至长安,明皇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邠岐,历商于,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游淮泗,再入吴,转涉金陵,上秋浦,抵浔阳。”其记白游梁宋齐鲁,在罢翰林之后,并与杜诗合。《鲁城北同寻范十隐居》诗:“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亦李去官后作之。《遣怀》诗:“往与高李辈,论文入酒垆。”《昔游》诗:“往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壮游》则云:“放荡齐赵间,袈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苏侯据鞍喜,忽如摧葛疆。”在齐赵,则云苏侯。在梁宋,则云高李。其朋游固区以别矣。苏侯注云:监门胄曹苏预,即源明也。开元中,源明客居徐褒。天宝初,举进士,诗独举苏侯,知杜之游齐赵在开元时,而高李不与也。以《李集》考之,《书情》则曰:“一朝去京阙,十载游梁园。”《梁园吟》则曰:“我浮黄云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难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此去官游梁宋之证,与杜祷合也。《单父东楼送族弟沈之秦》则去:“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则云:“醉别复儿日,登临遍池台。何言石门路,重有金■开。”此知李游单父后,于鲁郡石门与杜别也。单父至衮州,二百七十里,盖公辈游梁宋后,复至鲁郡,始言别也。以《高集》考之,《东征赋》曰:“岁在甲申,秋穷季月。高子游梁既入,方适楚以超忽。望君门之悠哉,微先容以效拙。姑不隐而不仕,宜其沉沦而播越。”甲申,为天宝三载,盖适解封丘尉之后,仍游梁宋,亦即李去翰林之年也。《登子贱琴堂赋诗序》云:“甲申岁,适登子贱琴堂。”即杜诗所谓“晚登单父台”也。以其时考之,天宝三载,杜在东都,四载,在齐州。斯其与高李游之日乎?李杜二公,先后游迹如此。年谱纰谬,不可不正。段柯古《西阳杂俎》载《尧词别杜补阙》之诗,以为别甫,则宋人已知其谬矣。-----------仇兆鳌《杜诗详注》-----------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解】: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韵译】: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评析】: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翻译、评析:刘建勋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周啸天)
韩碑 [唐]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注释】:
轩,即轩辕黄帝;羲,即伏羲氏,皆为传说中的占古圣王。愬武古通:指随裴度出征的大将军李愬、韩公武、李道古、李文通。尧典舜典:《尧典》和《舜典》皆系《尚书》篇名。清庙生民:《清庙》和《生民》为《诗经篇名。汤盘:传为商汤沐浴之器;孔鼎,指孔子祖先正考父之鼎,二者上面的铭文分别在《礼记》和《左传》中有记载。玉检:古代宣扬帝王功业封禅祭祀仪式中《封禅书》的封套。
【简析】:
这首诗是一则历史。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生擒叛者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宪宗命韩愈撰《平淮西碑》时,韩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执行宪宗旨意后的运筹帷幄,引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主之女)进宫诉说碑文不实,宪宗就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不同。李商隐是完全赞同韩愈观点的,诗中强烈地表达以对《韩碑》被磨去的愤慨,更热情地歌颂了这篇碑文。本诗基本上是叙述性的,但笔力矫健,很有感情,诗中一些名句也一直为人传诵。
------------------------------------------------
【赏析】
韩愈的《平淮西碑》,歌颂了平叛战争,突出宰相裴度的战略决策之功,着眼于宣扬唐朝廷削平藩镇割据的战略方针,表现出独特的政治卓见。段文昌重撰的碑文,对李愬的功绩叙述充分,但在大处方面逊于韩碑。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极力推崇韩碑,一再强调裴度的决策、统帅首功,功不可灭,体现出他将国家治乱归于中枢是否得人的一贯主张,强烈的向往对宪宗和裴度在伐叛战争中的明断果决和相互信任,而对宪宗后来信谗推碑之举不无微词。
本诗叙议相兼,而以叙事为主。描写了裴度奉命任统帅讨平淮西叛镇,韩愈奉命撰碑及推碑的过程。诗的开头以平叛战争的缘起;最后一段,是对韩碑的热烈赞颂。
这首诗气势磅礴。诗一开始,就渲染宪宗的“神武”和平叛的决心,显示出一种雄健的气势。“誓将上雪列圣耻”一句,将眼前的平叛战争和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多灾多难的历史联系起来,表明此役关系到国家的中兴。接下来写淮西藩镇长期反抗朝廷,突出其嚣张跋扈的气焰,以反衬下面裴度平淮西之功的不同寻常。
第二段开头四句,承接开篇四句,先点出宰相裴度,暗示“上雪列圣耻”的关键在于“得圣相”。随即直入本题,叙述裴度统兵出征,简明直率,毫不拖泥带水。接下“愬武”四句,从麾下武将文僚一直叙述到勇猛的士兵,表现裴度的最高统帅形象和猛将精兵如云的宏大声势。
第三段开头两句,承上启下,从平蔡过渡到撰碑,是全篇的枢纽。奉命撰碑的过程,不但写了宪宗的明确指示,韩愈的当仁不让,而且写出宪宗的颔首称许,韩愈的稽首拜舞,韩愈受命之后,作者再用详笔铺写撰碑、献碑、树碑的过程。“点窜”二句,用奇警的语言写出韩碑高古典重的风格,“句奇语重”四字,言简意赅,揭出韩碑用意之深刻。紧接着又写推碑和诗人对这件事的感慨。写推碑,直言“谗之天子”;抒感慨,盛赞“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认为韩碑自有公正评价,推碑磨字也不能消除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影响。
最后一段,描绘韩碑关系到国家中兴统一事业,赞美它的不朽。开头四句将“圣皇及圣相”的功业与“公之斯文”紧密联系起来,强调韩碑具有记述歌颂统一大业功勋。最后以“传之七十有三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收束全篇,说明韩碑流传千古的不朽价值。
这首诗既表现了不入律的七古笔力雄健的特点,又吸收了韩诗以文为诗,多用“赋”的经验,形成一种既具健举气势,又有条不理地叙事、议论的体制。显得既雄健高古而又清新明快。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品赏析【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鉴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